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化学工业论文

石油化工管道网络的实时计算策略及其应用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4-6页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5页
    1.1 研究背景第17-20页
    1.2 管道网络计算方法研究现状第20-29页
        1.2.1 解方程组方法第25-26页
        1.2.2 图论方法第26-27页
        1.2.3 人工智能方法第27-28页
        1.2.4 已有方法总结第28-29页
    1.3 现有的管网实时计算处理方式第29-30页
    1.4 本文的理论框架及结构和内容安排第30-35页
第二章 基于Agent的管网实时计算策略架构第35-67页
    2.1 引言第35-36页
    2.2 Agent方法研究现状第36-41页
        2.2.1 Agent基本概念第36-37页
        2.2.2 基于Agent的仿真建模方法第37-41页
    2.3 基于Agent的管网实时计算策略架构第41-64页
        2.3.1 Agent的基本结构第41-43页
        2.3.2 Agent的交互信息结构第43-44页
        2.3.3 Agent的分类第44-46页
        2.3.4 管网实时计算的抽象类Agent第46-50页
        2.3.5 管网实时计算的实体类Agent第50-61页
        2.3.6 案例说明第61-64页
    2.4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三章 管网实时计算策略的线性化初值设置方法第67-93页
    3.1 引言第67-68页
    3.2 线性化初值设置方法第68-79页
        3.2.1 基本概念第68-70页
        3.2.2 串联结构第70-71页
        3.2.3 并联结构第71-72页
        3.2.4 多入口或多出口结构第72-77页
        3.2.5 多入口、多出口结构第77-79页
    3.3 方法的实验验证第79-90页
        3.3.1 复杂管道网络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实施第80-82页
        3.3.2 方法的实验验证第82-90页
    3.4 本章小结第90-93页
第四章 管网实时计算策略的曲线插值初值设置方法第93-109页
    4.1 引言第93页
    4.2 曲线插值初值设置方法第93-101页
        4.2.1 基本概念第93-95页
        4.2.2 串联结构第95-97页
        4.2.3 并联结构第97-98页
        4.2.4 单交汇点多入口多出口结构第98-99页
        4.2.5 多交汇点多入口多出口结构第99-101页
    4.3 方法的实验验证第101-105页
        4.3.1 一分二结构第101-102页
        4.3.2 一分三结构第102-104页
        4.3.3 主管细分支结构第104-105页
    4.4 本章小结第105-109页
第五章 管网实时计算策略的应用框架第109-133页
    5.1 引言第109页
    5.2 应用框架结构布局第109-111页
    5.3 本文所提架构及方法在应用框架中的综合应用第111-116页
    5.4 图论方法在应用框架中的应用第116-118页
    5.5 应用框架的设计与实现第118-131页
        5.5.1 主要用例分析第118-120页
        5.5.2 类与对象第120-122页
        5.5.3 内部交互第122-127页
        5.5.4 图形化界面第127-131页
    5.6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第六章 应用案例研究第133-147页
    6.1 引言第133页
    6.2 一个简单石化流程系统计算案例第133-136页
    6.3 双精馏塔组及管网系统的实时计算第136-140页
    6.4 精馏塔群及管网系统的实时计算第140-145页
    6.5 本章小结第145-147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47-149页
    7.1 论文成果及结论第147-148页
    7.2 后续工作的展望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在校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56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6-158页
作者简介第158页
导师简介第158-159页
附件第159-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掺杂BaTiO3基陶瓷的电学性能及压电机制
下一篇:超支化聚合物囊泡的多级自组装及其在模拟细胞聚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