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价值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价值 | 第9页 |
1.2 学术研究史回顾 | 第9-14页 |
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内涵的研究 | 第9-11页 |
1.2.2 档案机构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机制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 第15-23页 |
2.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争论 | 第15-17页 |
2.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 | 第17-19页 |
2.2.1 公法立法保护 | 第17-19页 |
2.2.2 私法立法保护 | 第19页 |
2.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 第19-23页 |
2.3.1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 第19-20页 |
2.3.2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 第20-21页 |
2.3.3 加快传承人认定保护建设步伐 | 第21页 |
2.3.4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 第21-23页 |
第3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与社会记忆 | 第23-30页 |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概念与类别 | 第23-26页 |
3.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概念 | 第23-24页 |
3.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类别 | 第24-26页 |
3.2 社会记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 第26-27页 |
3.2.1 社会记忆的内涵 | 第26页 |
3.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参与社会记忆构建的优势 | 第26-27页 |
3.3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参与构建社会记忆的途径 | 第27-30页 |
3.3.1 寻求外部合作 | 第27-28页 |
3.3.2 保证资源质量 | 第28页 |
3.3.3 坚持群众路线 | 第28-30页 |
第4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0-34页 |
4.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管理的含义 | 第30-31页 |
4.2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管理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4.2.1 履行档案馆的重要职责 | 第31页 |
4.2.2 改善档案馆的馆藏状况 | 第31页 |
4.2.3 提升档案馆的服务能力 | 第31-32页 |
4.3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管理的可行性 | 第32-34页 |
第5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管理实施方案 | 第34-40页 |
5.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管理的具体内容 | 第34-35页 |
5.1.1 全方位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征收来源 | 第34页 |
5.1.2 开展档案编研,落实提供利用 | 第34-35页 |
5.1.3 组织专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 第35页 |
5.2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管理坚持的原则 | 第35-38页 |
5.2.1 统一领导 | 第36页 |
5.2.2 真实完整 | 第36-37页 |
5.2.3 确保安全 | 第37页 |
5.2.4 优先抢救 | 第37-38页 |
5.2.5 合理利用 | 第38页 |
5.3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 第38-40页 |
5.3.1 加强后续工作力度 | 第38页 |
5.3.2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 第38-39页 |
5.3.3 推进传承人的保护 | 第39-40页 |
第6章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管理个案分析 | 第40-48页 |
6.1 赣傩档案的收集 | 第40-42页 |
6.1.1 收集手段 | 第41页 |
6.1.2 注意事项 | 第41-42页 |
6.2 赣傩档案的整理 | 第42-44页 |
6.2.1 分类标准 | 第42-43页 |
6.2.2 整理原则 | 第43-44页 |
6.3 赣傩档案的保管 | 第44-45页 |
6.4 赣傩档案的开发利用 | 第45-48页 |
6.4.1 构建赣傩档案数据库 | 第45页 |
6.4.2 加大赣傩档案宣传力度 | 第45-46页 |
6.4.3 推进生产性开发保护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