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肠道杆菌论文

运用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蛋白的调控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第5-9页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0页
    1. 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其毒力调控介绍第13-18页
        1.1. 鼠伤寒沙门氏菌与人类健康第13页
        1.2. 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机制第13-15页
        1.3. 鼠伤寒沙门氏菌二元调控系统第15-17页
        1.4. H-NS介绍第17-18页
    2. 细菌蛋白磷酸化研究第18-27页
        2.1. 细菌蛋白磷酸化研究现状第18-22页
        2.2. 细菌蛋白激酶第22-27页
    3. 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第27-40页
        3.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第27-33页
            3.1.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概述第27页
            3.1.2. 离子源第27-28页
            3.1.3. 质量分析器第28-30页
            3.1.4. 串联质谱第30-33页
        3.2. 蛋白质组学第33-40页
            3.2.1. 蛋白质组学概述第33-34页
            3.2.2. 蛋白质组学标记技术第34-35页
            3.2.3.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第35-37页
            3.2.4. 靶向蛋白质组学第37-40页
第二章 鼠伤寒沙门氏菌磷酸化蛋白组及H-NS磷酸化功能研究第40-80页
    1. PhoP/PhoQ二元调控系统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磷酸化蛋白组的调控第40-53页
        1.1. 引言第40-41页
        1.2. 材料和方法第41-45页
            1.2.1. 细菌培养第41页
            1.2.2. 细菌蛋白提取、酶解、脱盐第41-42页
            1.2.3. 双甲基化标记第42-43页
            1.2.4. 强阳离子交换层析分离(SCX)、二氧化钛富集第43-44页
            1.2.5. 质谱分析第44页
            1.2.6.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4-45页
        1.3. 结果与讨论第45-53页
            1.3.1. 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磷酸化蛋白质的鉴定第45-49页
            1.3.2. 各组中磷酸化位点分析第49-53页
    2. 鼠伤寒沙门氏菌H-NS蛋白的磷酸化功能研究第53-80页
        2.1. 引言第5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53-62页
            2.2.1. 磷酸化位点的鉴定第53-55页
            2.2.2. 点突变菌株以及质粒的构建第55-57页
            2.2.3. 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H-NS Thr-13磷酸化的功能第57-58页
            2.2.4. 细菌运动性实验第58页
            2.2.5. 细菌侵染巨噬细胞实验第58页
            2.2.6. β-galactosidase测定第58-59页
            2.2.7. Western Blotting第59页
            2.2.8.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第59-60页
            2.2.9. 蛋白质交联实验第60-61页
            2.2.10. 胰蛋白酶酶切实验第61-62页
        2.3. 实验结果第62-76页
            2.3.1. H-NS上两个磷酸化位点的鉴定第62-64页
            2.3.2. Thr-13的磷酸化调控运动性、趋化性和SPI-1基因的表达第64-67页
            2.3.3. Thr-13的磷酸化解除了H-NS对PhoP/PhoQ下游某些基因转录的抑制作用第67-69页
            2.3.4. Tyr-97的磷酸化解除了H-NS对PhoP/PhoQ下游某些基因转录的抑制作用第69-71页
            2.3.5. Tyr-97的磷酸化导致H-NS降解第71-72页
            2.3.6. 在hns-HA T13E菌株中H-NS结合DNA的能力减弱第72-73页
            2.3.7. 在hns-HA T13E菌株中H-NS形成二聚体的能力减弱第73页
            2.3.8. 在hns-HA T13E菌株中H-NS构象发生了变化第73-74页
            2.3.9. 寻找H-NS的激酶第74-76页
        2.4. 结果讨论第76-80页
第三章 运用靶向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PhoP/PhoQ二元调控系统第80-100页
    1. 引言第80-8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81-84页
        2.1. 细菌构建及培养第81页
        2.2. 蛋白提取、酶解、标记第81-82页
        2.3. 建立双甲基标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肽段谱图文库第82页
        2.4. SRM方法的建立第82-83页
        2.5. MIDAS第83页
        2.6. Western Blotting第83-8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84-100页
        3.1. Time-scheduled SRM方法的建立第84-90页
        3.2. PhoP/PhoQ激活蛋白在不同的Mg~(2+)浓度梯度下的动态变化第90-92页
        3.3. PhoP/PhoQ激活蛋白在不同的激活时间下的动态变化第92-94页
        3.4. 其他一些蛋白的动态变化第94-100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100-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6页
中英文对照表第116-118页
附表第118-136页
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U.1在烟曲霉感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对Dectin-1调控的机制
下一篇:TDP-43在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两种中药成分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