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应用对网络的影响和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相关研究 | 第9页 |
·相关产品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第2章 P2P 概述 | 第12-26页 |
·P2P 的定义 | 第12-13页 |
·P2P 的组织结构 | 第13-17页 |
·集中目录式结构 | 第13-14页 |
·全分布无结构 | 第14-15页 |
·混合式结构 | 第15页 |
·全分布结构化网络 | 第15-16页 |
·P2P 拓扑结构小结 | 第16-17页 |
·P2P 搜索技术 | 第17-23页 |
·有结构的P2P 网络搜索技术 | 第17-22页 |
·无结构的P2P 网络搜索技术 | 第22-23页 |
·P2P 网络特点 | 第23-24页 |
·P2P 的主要应用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P2P 流量的特点及对网络的影响 | 第26-31页 |
·P2P 流量的特征 | 第26-29页 |
·P2P 流量对网络的影响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P2P 流量识别方法综述 | 第31-36页 |
·基于端口的方法 | 第31-32页 |
·基于特征码识别的方法 | 第32-33页 |
·基于流量特征的方法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基于特征码的P2P 流量识别技术 | 第36-41页 |
·技术介绍 | 第36页 |
·工作原理 | 第36-39页 |
·关键技术 | 第39-40页 |
·特征码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6章 P2P 协议特征码的研究 | 第41-65页 |
·实验环境 | 第41页 |
·工具软件 | 第41页 |
·迅雷(版本5.9.16.1306) | 第41-50页 |
·迅雷介绍 | 第41-42页 |
·迅雷的工作原理 | 第42-48页 |
·迅雷特征码的提取 | 第48-50页 |
·BitTorrent(版本5.2.2) | 第50-58页 |
·BitTorrent 介绍 | 第50页 |
·BitTorrent 的工作原理 | 第50-56页 |
·BitTorrent 特征码的提取 | 第56-58页 |
·PPlive(版本2.4.3.0012) | 第58-63页 |
·PPlive 介绍 | 第58页 |
·PPlive 的工作原理 | 第58-62页 |
·PPlive 特征码的提取 | 第62-63页 |
·P2P 协议特征码提取方法总结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7章 校园网P2P 流量的解决方案 | 第65-76页 |
·流量控制软件Panabit | 第65-67页 |
·Panabit 介绍 | 第65页 |
·Panabit 的安装环境和部署方式 | 第65-67页 |
·校园网P2P 流量的解决方案 | 第67-75页 |
·网络环境介绍 | 第67-68页 |
·网络拥塞的原因分析 | 第68-70页 |
·优化方案的制定 | 第70-71页 |
·方案的实施 | 第71-73页 |
·方案效果检测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7页 |
·总结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