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 1.1 研究现状与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 1.1.1 国内外相关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 1.1.2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 第12-13页 |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1.2.2 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 第13-15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4页 |
| 2.1 区域断陷地层概况 | 第15-16页 |
| 2.2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6-21页 |
| 2.2.1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6-17页 |
| 2.2.2 断陷深层火山岩特征与构造环境 | 第17-21页 |
| 2.3 徐家围子断陷工区位置及勘探概况 | 第21-24页 |
| 第3章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24-33页 |
| 3.1 徐家围子断陷构造层层序界面划分 | 第24-26页 |
| 3.2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26-33页 |
| 3.2.1 断陷深层的地震反射结构特征 | 第26-28页 |
| 3.2.2 断陷深层的测井曲线 | 第28-31页 |
| 3.2.3 断陷深层合成记录对层位的标定及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 第4章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断裂系统及构造样式特征 | 第33-43页 |
| 4.1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主控断裂特征 | 第33-37页 |
| 4.2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构造样式分析 | 第37-43页 |
| 第5章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构造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 | 第43-56页 |
| 5.1 徐家围子断陷造发育史平衡剖面与伸展量的计算 | 第43-44页 |
| 5.2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断层相关褶皱的演化模式 | 第44-49页 |
| 5.3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构造演化阶段分析 | 第49-54页 |
| 5.4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形成演化动力学机制分析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