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地方史志论文

清代至民国时期北京湖南会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第8-10页
        (一)选题缘由第8-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10-17页
        (一)关于会馆史研究第10-12页
        (二)关于会馆与区域社会研究第12-15页
        (三)关于近代同乡组织的研究第15-17页
    三、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资料来源第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18页
    四、创新与不足第18-19页
        (一)创新第18页
        (二)不足第18-19页
第二章 明代以来北京湖南会馆的创建与发展第19-33页
    一、北京湖南会馆的兴衰及其原因第19-27页
        (一)明代北京湖南会馆的初创第19-21页
        (二)清代北京湖南会馆的增建第21-25页
        (三)民国时期北京湖南会馆的衰落第25-27页
    二、北京湖南会馆的类型第27-33页
        (一)官员宴会聚居之地第27-29页
        (二)科举试馆第29-31页
        (三)同乡组织第31-33页
第三章 清及民国时期北京湖南会馆管理体制的演变第33-54页
    一、清及民国时期政府对会馆的管理第33-38页
        (一)清政府对会馆的管理第33-35页
        (二)民国时期政府对会馆的管理第35-38页
    二、清代北京湖南会馆的管理体制与经费收支第38-44页
        (一)馆长值年制第38-40页
        (二)会馆的收入第40-43页
        (三)会馆的支出第43-44页
    三、民国时期北京湖南会馆管理方式的变化第44-54页
        (一)董事会制第44-46页
        (二)委员会制第46-49页
        (三)理事会制第49-51页
        (四)会馆的收入与支出第51-54页
第四章 清及民国时期北京湖南会馆功能的变化第54-67页
    一、清代北京湖南会馆的基本功能第54-61页
        (一)提供寓居之所 联络乡谊第54-56页
        (二)购置墓地 安葬同乡第56-59页
        (三)祭祀先贤与神灵第59-61页
    二、民国时期会馆功能的扩张第61-67页
        (一)参与国内政治运动第61-62页
        (二)居住对象的扩大第62-64页
        (三)新式学校的创办第64页
        (四)维护水口山矿权第64-67页
第五章 结语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4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作)及科研情况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代山西移民与乡村社会
下一篇:坦桑尼亚政党政治变革研究--以1995年大选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