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6页 |
1.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2.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 第11-12页 |
3.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研究目的 | 第16页 |
2.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一部分 体位改变对PICC尖端位置影响的观察性研究 | 第17-25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1.2 研究场所 | 第17页 |
1.3 研究工具 | 第17页 |
1.4 观察时间 | 第17-18页 |
1.5 参与人员 | 第18页 |
1.6 不同观测体位定义 | 第18页 |
1.7 研究过程 | 第18-19页 |
1.8 质量控制 | 第19页 |
1.9 数据的测量 | 第19-20页 |
1.10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0页 |
2.结果 | 第20-22页 |
3.讨论 | 第22-24页 |
4.结论和建议 | 第24-25页 |
第二部分 实施干预与效果评价 | 第25-34页 |
1.研究设计 | 第25-29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1.2 样本量的估计 | 第25页 |
1.3 分组方法 | 第25-26页 |
1.4 操作步骤及方法 | 第26-28页 |
1.5 PICC头端位置的判断 | 第28页 |
1.6 评价指标的定义及测量 | 第28页 |
1.7 质量控制 | 第28页 |
1.8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2.结果 | 第29-30页 |
3.讨论 | 第30-33页 |
4.结论和建议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附录A 英中文术语缩略语表 | 第40-41页 |
附录B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 第41-42页 |
附录C 综述 成人PICC导管尖端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42-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