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榆林市淤地坝管理现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析第12-14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第13-14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页
        1.4.1 研究思路第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页
    1.5 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章 榆林市淤地坝管理现状第16-23页
    2.1 榆林市地形地貌与水资源第16-17页
        2.1.1 地形地貌第16页
        2.1.2 水资源第16-17页
    2.2 榆林市淤地坝发展概述第17-20页
        2.2.1 榆林市淤地坝发展历程第17页
        2.2.2 榆林市淤地坝现状第17-20页
    2.3 榆林市淤地坝管理概况第20-22页
        2.3.1 管理主体第20页
        2.3.2 管理依据第20页
        2.3.3 管理范围第20页
        2.3.4 管理措施第20页
        2.3.5 管理模式第20-21页
        2.3.6 汛期管理第21页
        2.3.7 定期排查第21-22页
    2.4 榆林市淤地坝管理成效第22-23页
        2.4.1 政策与运作第22页
        2.4.2 典型与示范第22页
        2.4.3 分类与分级第22页
        2.4.4 指导与服务第22-23页
第三章 榆林市淤地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23-27页
    3.1 前期因素第23页
        3.1.1 配套设施不健全第23页
        3.1.2 管护人员素质偏低第23页
    3.2 规划建设问题第23-24页
        3.2.1 科学规划不合理第23页
        3.2.2 工程设计存在缺陷第23-24页
        3.2.3 工程质量参差不齐第24页
        3.2.4 工程监管缺位第24页
        3.2.5 监理人员素质不高第24页
    3.3 管理机制问题第24-25页
        3.3.1 权责不明第24页
        3.3.2 安全意识淡薄第24页
        3.3.3 管护粗放第24-25页
        3.3.4 利用效率低第25页
        3.3.5 管理机制松散第25页
        3.3.6 社会参与淤地坝管理的水平低第25页
        3.3.7 管护资金缺乏第25页
    3.4 监督和执法问题第25-27页
        3.4.1 监督监管不到位第25页
        3.4.2 水利执法不健全第25-27页
第四章 榆林市淤地坝管理的优化方案第27-37页
    4.1 榆林市淤地坝管理基本工作原则第27-28页
        4.1.1 优先节水,适度开发第27页
        4.1.2 统筹兼顾,科学布局第27页
        4.1.3 生态保护,科学治理第27页
        4.1.4 改革推动,科学管理第27-28页
        4.1.5 以人为本,依法治水第28页
        4.1.6 科学发展,骨干先行第28页
    4.2 榆林市淤地坝管理的基本策略第28-32页
        4.2.1 完善基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第28-29页
        4.2.2 科学规划,提高工程质量第29-30页
        4.2.3 加强淤地坝的后期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淤地坝的综合作用第30-31页
        4.2.4 强化淤地坝管理的监督和执法力度第31-32页
    4.3 保障措施第32-33页
        4.3.1 组织领导第32页
        4.3.2 宣传推动第32页
        4.3.3 保障投入第32页
        4.3.4 基础构建第32页
        4.3.5 管理创新第32-33页
        4.3.6 监督管理第33页
    4.4.榆林市淤地坝管理的优化建议第33-37页
        4.4.1 淤地坝管理的总体布局第33页
        4.4.2 政府主导的管理第33-35页
        4.4.3 市场经济主导的管理模式第35-36页
        4.4.4 市场+政府的管理第36页
        4.4.5 产权制度改革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致谢第40-41页
个人简介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杨凌温室内外太阳辐射特性分析
下一篇:陕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户满意度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留坝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