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

膏溶角砾岩损伤演化模型及其破裂断口的试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7页
        1.2.1 损伤力学及岩石断口分析发展概述第10-12页
        1.2.2 损伤力学研究内容第12-14页
        1.2.3 损伤变量的检测方法第14-1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特色第17-19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本文的特色第18-19页
第二章 损伤力学与岩石断口分析的基本理论第19-29页
    2.1 损伤力学的基本理论第19-27页
        2.1.1 损伤力学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第19-20页
        2.1.2 损伤变量第20-22页
        2.1.3 等效性假设第22-25页
        2.1.4 岩石损伤现象和损伤机理第25-27页
    2.2 膏溶角砾岩破裂断口的分形特征第27-28页
        2.2.1 概述第27页
        2.2.2 岩石断口的分形几何分析第27-28页
    2.3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膏溶角砾岩损伤演化试验研究第29-52页
    3.1 概述第29页
    3.2 试验简介第29-31页
        3.2.1 试样制备第29-30页
        3.2.2 试验仪器第30-31页
    3.3 岩石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第31-33页
        3.3.1 损伤变量的测量方法第31-32页
        3.3.2 试验过程第32-33页
    3.4 试验结果第33-41页
    3.5 试验结果分析第41-51页
        3.5.1 损伤变量的计算第41-49页
        3.5.2 损伤临界值第49-50页
        3.5.3 泊松比第50-51页
        3.5.4 膏溶角砾岩的损伤演化特征第51页
    3.6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膏溶角砾岩损伤演化模型探讨第52-66页
    4.1 概述第52页
    4.2 岩石损伤演化模型第52-56页
    4.3 膏溶角砾岩损伤演化模型研究第56-61页
    4.4 膏溶角砾岩双标量损伤模型第61-65页
        4.4.1 古典各向同性损伤理论的局限性第61-62页
        4.4.2 各向同性弹性损伤的双标量损伤模型第62-63页
        4.4.3 双标量损伤模型的应用第63-64页
        4.4.4 讨论第64-65页
    4.5 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膏溶角砾岩断口几何特性研究第66-81页
    5.1 概述第66页
    5.2 岩石断口表面三维粗糙数据的获取第66-67页
        5.2.1 岩石试样的选取与制备第66-67页
        5.2.2 试验设备第67页
    5.3 统计分析中的频数分布与数字特征第67-69页
        5.3.1 频数分布的意义第67-68页
        5.3.2 频率分布直方图第68页
        5.3.3 频数分布的特征数字第68-69页
    5.4 地理信息系统(GIS)模拟技术第69-72页
        5.4.1 地理信息系统(GIS)概述第69-70页
        5.4.2 ArcView GIS 简介第70-71页
        5.4.3 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表面模型第71-72页
        5.4.4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岩石断口三维可视化中的应用第72页
    5.5 岩石断口几何特性分布规律的研究第72-75页
        5.5.1 岩石断口表面的三维可视化第72-73页
        5.5.2 断口粗糙高度的分布规律第73-74页
        5.5.3 断口坡度的分布规律第74-75页
    5.6 岩石断口的分形特征第75-80页
        5.6.1 岩石的分形理论概述第75-77页
        5.6.2 岩石断口的分形几何模型第77-79页
        5.6.3 岩石断口的分形描述第79-80页
    5.7 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6.1 主要结论第81页
    6.2 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型集装箱码头与大型原油码头投资策略的差异性分析
下一篇:微型固体发动机组的结构设计及性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