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微波功率模块(MPM)的发展及性能优势 | 第7-9页 |
§1.2 高密度集成电源(EPC)的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3 开关电源的发展及现状 | 第11-14页 |
§1.4 本课题的意义及所做工作: | 第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行波管灯丝电路的理论分析 | 第15-30页 |
§2.1 电源总体设计思路及设计要求 | 第15-16页 |
§2.2 反激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分析 | 第16-22页 |
§2.2.1 电流断续模式 | 第17-19页 |
§2.2.2 电流连续模式 | 第19页 |
§2.2.3 电流临界连续模式 | 第19-20页 |
§2.2.4 不同工作模式比较 | 第20-22页 |
§2.3 反激变换器中的变压器的设计原理 | 第22-26页 |
§2.3.1 变压器储能阶段 | 第23-24页 |
§2.3.2 变压器放能阶段 | 第24-25页 |
§2.3.3 原边匝数N_p的计算 | 第25-26页 |
§2.4 开关管的选择 | 第26-27页 |
§2.5 钳位电路的选择 | 第27-29页 |
§2.6 整流二极管的选择 | 第2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灯丝电路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 第30-41页 |
§3.1 利用MAGNETICS DESIGNER软件建立变压器模型的方法 | 第30-33页 |
§3.1.1 Magnetics Designer软件简介 | 第30页 |
§3.1.2 变压器建模方法 | 第30-32页 |
§3.1.3 仿真及试验结果 | 第32-33页 |
§3.2 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33-35页 |
§3.3 总电路设计 | 第35-38页 |
§3.3.1 启动电路(R1,DW,Q3,C3)的设计 | 第36页 |
§3.3.2 频率(R3,C5)的设置 | 第36页 |
§3.3.3 电流检测电阻(R7)和滤波网络(R6,C6)的选取 | 第36-37页 |
§3.3.4 驱动电路(R4,R5) | 第37页 |
§3.3.5 电压控制回路(OP,R9,R,R12,R10,R13,C12,LM431) | 第37页 |
§3.3.6 其它元件的选取 | 第37页 |
§3.3.7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38页 |
§3.4 恒压限流电路 | 第38-39页 |
§3.5 采用常规变压器的灯丝电路简介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灯丝电路中零开关PWM变换器的研究与仿真 | 第41-59页 |
§4.1 软开关技术简介 | 第41-42页 |
§4.2 反激变换器ZCS PWM变换器的仿真与分析 | 第42-50页 |
§4.2.1 工作原理分析 | 第44页 |
§4.2.2 参数设计 | 第44-50页 |
§4.3 零电压(ZVS)反激变换器的仿真及实验 | 第50-53页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54页 |
§4.5 软开关电路中开关管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54-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控制保护电路的设计 | 第59-64页 |
§5.1 控制保护功能描述 | 第59页 |
§5.2 总电流过流保护电路 | 第59-60页 |
§5.3 螺旋线电流保护电路 | 第60-61页 |
§5.4 行波管灯丝预热延迟电路 | 第61-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
附录一 JANTAX6782,IRLR120,IRLR3710的模型子程序清单: | 第69-72页 |
附录二 采用数字元件的控制保护电路及功能分析表 | 第72-74页 |
附录三 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控制保护电路图 | 第74-7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