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工作背景 | 第9-10页 |
1.2 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 第10-11页 |
1.2.1 富营养化的成因 | 第10页 |
1.2.2 富营养化的危害 | 第10-11页 |
1.2.3 富营养化的防治 | 第11页 |
1.3 三峡水库对库区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1-12页 |
1.4 三峡库区流域富营养化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2 三峡库区流域富营养化污染问题讨论 | 第14-20页 |
2.1 库区流域营养物分析 | 第14-17页 |
2.1.1 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特点 | 第14-15页 |
2.1.2 库区氮磷浓度的变化特性 | 第15-17页 |
2.1.3 库区水域的营养状态 | 第17页 |
2.2 库区流域水文气候状况 | 第17-19页 |
2.2.1 库区的水文状态 | 第17-18页 |
2.2.2 库区的气候因素 | 第18-19页 |
2.3 库区流域富营养化潜势 | 第19-20页 |
3 环境污染预测模型 | 第20-28页 |
3.1 环境污染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3.2 环境污染预测模型的分类 | 第21-23页 |
3.2.1 按模型本身特点分类 | 第21-22页 |
3.2.2 按模型的适应范围分类 | 第22-23页 |
3.3 富营养化预测模型 | 第23-28页 |
3.3.1 富营养化污染的经验模型 | 第23页 |
3.3.2 生态动力学模型 | 第23-25页 |
3.3.3 WASP4富营养化模型 | 第25-26页 |
3.3.4 非线性演化模型 | 第26-28页 |
4 胞映射基本理论与算法实现 | 第28-40页 |
4.1 胞映射算法的实现平台及编程技术 | 第28页 |
4.1.1 胞映射算法的实现平台 | 第28页 |
4.1.2 胞映射算法的开发工具 | 第28页 |
4.2 胞映射原理与基本概念 | 第28-34页 |
4.2.1 胞映射简介 | 第28-29页 |
4.2.2 胞映射原理及其术语定义 | 第29-34页 |
4.2.2.1 陷胞 | 第30-31页 |
4.2.2.2 简单胞映射 | 第31页 |
4.2.2.3 广义胞映射 | 第31页 |
4.2.2.4 平衡胞和周期运动 | 第31-32页 |
4.2.2.5 暂态胞和吸引域 | 第32页 |
4.2.2.6 单归宿暂态胞和多归宿暂态胞 | 第32页 |
4.2.2.7 吸引子的吸引域的保护厚度 | 第32-34页 |
4.3 胞映射算法及实现过程 | 第34-37页 |
4.3.1 胞映射算法 | 第34-35页 |
4.3.2 胞映射算法流程图 | 第35-37页 |
4.4 胞映射求解非线性演化体系实例 | 第37-40页 |
4.4.1 Logistic方程的胞映射计算 | 第37-39页 |
4.4.2 一个化学动力学系统的胞映射求解 | 第39-40页 |
5 胞映射技术研究三峡库区流域富营养化污染的演化过程 | 第40-56页 |
5.1 胞映射技术研究流域环境系统的基本前提 | 第40-41页 |
5.2 非线性流域污染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仿真研究 | 第41-49页 |
5.2.1 水域污染系统的普适模型 | 第41页 |
5.2.2 胞映射仿真研究 | 第41-49页 |
5.2.2.1 模型一 | 第41-45页 |
5.2.2.2 模型二 | 第45-49页 |
5.3 水华爆发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仿真研究 | 第49-56页 |
5.3.1 模型构建 | 第49-51页 |
5.3.2 水华发生过程的胞映射仿真研究 | 第51-54页 |
5.3.3 实测数据对照 | 第54-5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