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骨伤科论文--现代医学骨伤科疾病论文

八荒及百会麦粒灸为主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9页
临床研究第9-16页
 1 资料与方法第9-11页
   ·受试对象的来源第9页
   ·颈性眩晕诊断标准第9-10页
   ·纳入标准第10页
   ·排除标准第10页
   ·中止试验标准第10页
   ·剔除病例标准第10-11页
   ·脱落病例标准第11页
 2 研究方法第11-16页
   ·工作流程图第11页
   ·样本量第11-12页
   ·随机分组方法第12页
   ·盲法第12页
   ·治疗方法第12-14页
   ·治疗周期第14页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第14-15页
   ·详细记录安全性指标第15页
   ·观察周期及随访第15页
   ·意外情况处理第15页
   ·数据统计处理第15-16页
结果第16-23页
 1 病例入选与临床试验完成情况第16页
 2 基线分析第16-19页
   ·性别分析第17页
   ·年龄分析第17页
   ·病程分析第17-18页
   ·治疗前两组颈性眩晕积分量表评分比较分析第18页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分析第18页
   ·治疗前两组TCD正常率比较分析第18-19页
 3 研究结果第19-23页
   ·治疗后比较两组改善颈性眩晕症状的有效率第19页
   ·颈性眩晕症状评估量表评分变化第19-20页
   ·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变化第20-21页
   ·治疗前后两组TCD正常率的比较第21-22页
   ·随访期末颈性眩晕复发率第22页
   ·安全性分析第22-23页
讨论第23-31页
 1 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第23-25页
 2 祖国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第25-27页
 3 国内外治疗颈性眩晕的现状第27页
 4 治疗方法的选择第27-29页
   ·立法依据第27-28页
   ·本疗法特色第28-29页
 5 疗效分析第29-31页
结论第31-32页
问题与展望第32-33页
致谢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附件一:综述第36-49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附件二:颈性眩晕症状评估量表第49-50页
附件三:中医证候量表第50-51页
附件四: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赵氏雷火灸配合针刺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杵针干预亚健康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