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BOT投资方式的产生与特点 | 第8-15页 |
一、 公营事业民营化 | 第8-9页 |
二、 BOT投资方式的产生 | 第9-10页 |
三、 BOT投资方式的含义和特点 | 第10-13页 |
(一) BOT的含义 | 第10-11页 |
(二) BOT投资方式的特点 | 第11-13页 |
四、 BOT投资方式的局限性 | 第13-15页 |
第二部分 特许权协议的法律性质 | 第15-28页 |
一、 BOT投资方式中的合同框架体系 | 第15-16页 |
二、 特许权协议的法律性质 | 第16-28页 |
(一) 特许权协议的特点 | 第16-18页 |
(二) 特许权协议的法律性质 | 第18-28页 |
第三部分 BOT投资风险与政府保证 | 第28-41页 |
一、 投资风险 | 第28-29页 |
(一) 商业风险及其分险途径 | 第28-29页 |
(二) 政治风险及其分担 | 第29页 |
二、 政府保证的性质和范围 | 第29-41页 |
(一) BOT投资方式中政府保证的性质 | 第30-31页 |
(二) BOT投资方式中政府保证的范围 | 第31-41页 |
第四部分 BOT项目中财产权的性质及其归属 | 第41-45页 |
一、 对BOT项目财产权性质及其归属问题的不同观点 | 第41-43页 |
二、 分类化作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43-45页 |
第五部分 我国BOT立法的改进与完善 | 第45-58页 |
一、 我国目前有关BOT的立法状况 | 第46-47页 |
二、 存在问题及立法改进建议 | 第47-58页 |
(一) 扩大并明确BOT适用范围 | 第47-50页 |
(二) 放松对BOT项目资本方面的限制 | 第50-52页 |
(三) 确立金融机构的介入权和政府对BOT项目的撤销权 | 第52-57页 |
(四) 关于中方控股地位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书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