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 第6-7页 |
二、 制度及其经济意义 | 第7-10页 |
(一) 制度的相关概念 | 第7-8页 |
(二) 制度的经济意义 | 第8-10页 |
三、 东北地区制度现状及形成原因 | 第10-19页 |
(一) 东北制度现状的具体描述 | 第11-16页 |
1 产权制度:产权界定和保护不力,超经济特权严重 | 第11-12页 |
2 基础市场:资源配置存在行政壁垒,市场化程度低 | 第12-14页 |
3 法制环境:行政权力过大,排挤法治 | 第14-15页 |
4 信用体系:尚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 第15-16页 |
(二) 东北制度现状的形成原因 | 第16-18页 |
1 单纯国有制经济成份的比例较高,计划经济的基础深厚 | 第16页 |
2 意识形态滞后 | 第16-17页 |
3 地方政府权力过大 | 第17-18页 |
(三) 东北制度现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18-19页 |
1 交易费用高昂 | 第18页 |
2 权力寻租 | 第18页 |
3 交易积极性降低 | 第18-19页 |
四、 东北地区制度变迁的供需分析 | 第19-22页 |
(一) 需求分析 | 第19-20页 |
(二) 供给分析 | 第20-22页 |
五、 地方政府与市场化制度创新 | 第22-35页 |
(一) 地方政府具有制度创新的主体地位 | 第22-24页 |
(二) 地方政府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 第24-25页 |
(三) 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要求 | 第25-33页 |
1 让市场唱主角 | 第25-29页 |
2 为市场服务 | 第29-33页 |
(四) 如何促进地方政府转变职能 | 第33-35页 |
1 以法治权 | 第33页 |
2 将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 | 第33-34页 |
3 鼓励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并监督 | 第34-35页 |
六、 结论 | 第35-36页 |
注 释 | 第36-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论文摘要 | 第42-45页 |
ABSTRACT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