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1.1.1 无线局域网简介 | 第7-9页 |
1.1.2 无线局域网中的 QoS 支持 | 第9-10页 |
1.2 选题动机 | 第10页 |
1.3 论文工作 | 第10-11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IEEE 802.11 标准 | 第12-33页 |
2.1 无线局域网标准进展 | 第12-14页 |
2.1.1 IEEE 802.11 家族 | 第12-13页 |
2.1.2 HiperLAN | 第13-14页 |
2.1.3 HomeRF | 第14页 |
2.1.4 蓝牙 | 第14页 |
2.2 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 | 第14-17页 |
2.2.1 系统体系结构 | 第14-16页 |
2.2.2 协议体系结构 | 第16-17页 |
2.3 IEEE 802.11 标准的物理层 | 第17-21页 |
2.3.1 跳频扩频(FHSS) | 第17-18页 |
2.3.2 直接序列扩频(DSSS) | 第18-19页 |
2.3.3 红外传输技术(IR) | 第19-20页 |
2.3.4 IEEE 802.11b 的增强物理层 | 第20-21页 |
2.4 IEEE 802.11 的 MAC 层 | 第21-33页 |
2.4.1 DCF 机制 | 第21-27页 |
2.4.2 PCF 机制 | 第27-30页 |
2.4.3 MAC 层的管理功能 | 第30-33页 |
第三章 IEEE 802.11 下的 QoS 机制 | 第33-46页 |
3.1 IEEE 802.11 下实时业务的性能表现 | 第33-38页 |
3.1.1 仿真软件 NS | 第34-35页 |
3.1.2 实时业务在 IEEE 802.11 下的性能 | 第35-38页 |
3.2 IEEE 802.11 下 QoS 研究现状 | 第38-46页 |
3.2.1 GAMA 机制 | 第38-39页 |
3.2.2 Aad-Castelluccia 机制 | 第39-40页 |
3.2.3 Deng 机制 | 第40页 |
3.2.4 VMAC-VS 机制 | 第40-41页 |
3.2.5 EDCF 机制 | 第41-42页 |
3.2.6 AEDCF 机制 | 第42-43页 |
3.2.7 Black-Burst 机制 | 第43页 |
3.2.8 DFS 机制 | 第43-44页 |
3.2.9 DBASE 机制 | 第44-45页 |
3.2.10 DWOP 机制 | 第45页 |
3.2.11 研究现状总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分布式优先级调度机制 DPS | 第46-68页 |
4.1 问题的提出:实时业务的 QoS 问题 | 第46-47页 |
4.1.1 解决 QoS 问题的必要性 | 第46页 |
4.1.2 现有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4.2 解决方案:分布式优先级调度 DPS | 第47-49页 |
4.3 实时业务流的调度 | 第49-54页 |
4.3.1 近似 FCFS 调度方式 | 第49-50页 |
4.3.2 后退时间的选取区间 | 第50-53页 |
4.3.3 实时流的碰撞解决 | 第53-54页 |
4.4 非实时业务流的调度 | 第54-55页 |
4.5 DPS 机制的仿真实现 | 第55-60页 |
4.5.1 DCF 机制在 NS 中的实现 | 第55-58页 |
4.5.2 DPS 机制在 NS 中的实现 | 第58-60页 |
4.6 DPS 机制的性能评价 | 第60-68页 |
4.6.1 实验环境 | 第60页 |
4.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7页 |
4.6.4 DPS 总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8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3-74页 |
致 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