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高压铸造工艺方法 | 第10-12页 |
1.2.1 压铸法的特点 | 第11-12页 |
1.2.2 压铸工艺的应用范围 | 第12页 |
1.3 半固态加工技术 | 第12-16页 |
1.3.1 半固态成形工艺的特点 | 第12-13页 |
1.3.2 半固态金属加工的工艺过程 | 第13页 |
1.3.3 镁合金半固态成形零件的特点 | 第13-14页 |
1.3.4 镁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国内外现状综述 | 第14-16页 |
1.4 本论文的工作 | 第16-19页 |
1.4.1 成形材料、工艺和设备的选择 | 第16-18页 |
1.4.2 本研究的目的 | 第18页 |
1.4.3 本研究的具体内容 | 第18-19页 |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19-36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19-2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设计 | 第19-28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28-36页 |
2.2.1 前期准备工作 | 第28页 |
2.2.2 半固态原始料坯的制备的研究 | 第28页 |
2.2.3 半固态二次重熔料坯的准备 | 第28-29页 |
2.2.4二 次重熔工艺研究 | 第29页 |
2.2.5 高压成形模具与工艺设计 | 第29-33页 |
2.2.6 零件热处理工艺 | 第33页 |
2.2.7 成形零件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 第33-36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68页 |
3.1 半固态料坯浇注结果分析 | 第36-43页 |
3.1.1 激冷斜槽法制备料坯的结果分析 | 第36-40页 |
3.1.2 低过热法制备料坯的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3.1.3 两种制坯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3.2 棒料二次重熔加热的实验结果 | 第43-46页 |
3.2.1二 次重熔工艺的研究 | 第43-44页 |
3.2.2二 次重熔温度对料坯触变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二 次加热过程料坯的组织演变研究 | 第46-50页 |
3.3.1二 次重熔过程组织演变的观察 | 第46-48页 |
3.3.2部分 重熔组织的演化过程 | 第48-50页 |
3.4 触变成形工艺参数对零件成形性能的影响 | 第50-54页 |
3.4.1 半固态重熔温度对零件成形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2 内浇口尺寸大小对铸件成形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3 压铸机压铸工艺参数的研究 | 第52-54页 |
3.5 成形零件的组织演变 | 第54-58页 |
3.5.1 成形零件内部组织演变的观察 | 第54-55页 |
3.5.2 半固态组织的定量分析结果 | 第55-57页 |
3.5.3 零件成形组织形变机制的研究 | 第57-58页 |
3.6 热处理对零件组织的影响 | 第58-63页 |
3.7 半固态压铸零件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63-68页 |
3.7.1 半固态压铸件与液态压铸件零件材料的强度、延伸率的比较 | 第63-65页 |
3.7.2 半固态压铸件与液态压铸件零件材料的硬度的比较 | 第65-66页 |
3.7.3 热处理对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6-68页 |
4 结论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A强度与延伸率测试结果表 | 第75-76页 |
附录B硬度测试结果表 | 第76-77页 |
附录C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