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特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15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浅水三角洲研究现状第9-10页
     ·研究区长8 油层组岩相-古地理研究现状第10-11页
     ·物源分析研究现状第11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第11-12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2-14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论文研究思路第13-14页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第14-15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5-25页
   ·构造背景第16-17页
   ·沉积盆地演化第17-19页
     ·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海陆过渡相沉积期第17-18页
     ·晚三叠世-早白垩世陆相沉积期第18-19页
     ·新生代拉张断陷干旱陆相沉积期第19页
   ·地层划分第19-25页
     ·长10 油层组第20-23页
     ·长9 油层组第23页
     ·长8 油层组第23页
     ·长7 油层组第23页
     ·长6 油层组第23-24页
     ·长4+5 油层组第24页
     ·长3 油层组第24页
     ·长2 油层组第24页
     ·长1 油层组第24-25页
第3章 物源分析第25-33页
   ·物源方向分析第26-30页
     ·沉积学证据第26-27页
     ·砂岩碎屑组分判别第27-28页
     ·砂体百分含量变化趋势面分析第28-29页
     ·重矿物分析第29-30页
   ·母岩区性质分析第30-31页
     ·岩屑组分特征第30页
     ·重矿物组分特征第30-31页
   ·认识与讨论第31-33页
第4章 沉积相特征第33-41页
   ·岩石学特征第33页
   ·沉积构造第33-35页
     ·流动成因构造第34-35页
     ·同生变形构造第35页
     ·化学成因的构造第35页
     ·生物成因的构造第35页
   ·古生物特征第35-36页
   ·电测曲线特征第36-38页
     ·岩-电转换模型第36-37页
     ·测井相模型第37-38页
   ·沉积相划分方案第38-41页
第5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第41-56页
   ·界面成因类型及其识别标志第41-48页
     ·界面的特征及其识别标志第42-45页
     ·基准面旋回级次的划分第45-48页
   ·基准面旋回特征第48-51页
     ·短期基准面旋回特征第48-50页
     ·中期基准面旋回特征第50-51页
   ·浅水三角洲与正常三角洲层序特征的比较第51-53页
     ·正常三角洲层序发育特征第51-52页
     ·浅水三角洲层序发育特征第52-53页
   ·层序地层格架第53-56页
     ·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意义第53页
     ·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原则第53-54页
     ·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砂体展布特点第54-56页
第6章 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第56-59页
   ·层序-岩相古地理的编制方法第56页
   ·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第56-59页
结论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67-68页
图版I第68-69页
图版II第69-70页
图版说明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门山中段前缘构造特征及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下一篇:川西孝—新—合地区上、下沙溪庙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