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页 |
1.5 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量 | 第15-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4页 |
2.1 区域地层 | 第18-20页 |
2.2 区域构造 | 第20-22页 |
2.3 区域岩浆岩 | 第22-24页 |
第3章 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24-46页 |
3.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1-35页 |
3.2 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 | 第35-39页 |
3.3 Sr-Nd同位素 | 第39-42页 |
3.4 成矿元素分析 | 第42-44页 |
3.5 因子分析 | 第44-46页 |
第4章 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 | 第46-57页 |
4.1 U-Pb测年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4.2 U-Pb测年分析结果 | 第47-54页 |
4.3 Zr饱和温度 | 第54-55页 |
4.4 Re-Os同位素 | 第55-57页 |
4.4.1 Re-Os同位素分析方法 | 第55-56页 |
4.4.2 Re-Os同位素分析结果 | 第56-57页 |
第5章 花岗岩的成因及源岩的探讨 | 第57-65页 |
5.1 花岗岩成因探讨 | 第57-61页 |
5.2 对于花岗岩源岩的探讨 | 第61-65页 |
第6章 岩体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 | 第65-72页 |
6.1 岩体的形成时代 | 第65-66页 |
6.2 岩体构造环境讨论 | 第66-72页 |
6.2.1 构造环境背景分析 | 第66-70页 |
6.2.2 地球动力学背景探讨 | 第70-7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附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