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造林学、林木育种及造林技术论文--特殊地区造林论文--其他论文

煤矸石山人工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4页
    1.1 引言第15-17页
        1.1.1 我国煤矸石现状第15-16页
        1.1.2 煤矸石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16-17页
    1.2 国内外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研究概况第17-21页
        1.2.1 植被恢复的理论基础第17-18页
        1.2.2 土壤基质第18-19页
        1.2.3 植物选择第19-20页
        1.2.4 目前存在问题第20-21页
    1.3 研究目的意义第21页
    1.4 研究内容第21-23页
    1.5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4-33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4-25页
        2.1.1 地理位置第24页
        2.1.2 气候特征第24-25页
        2.1.3 地形土壤第25页
        2.1.4 植被特征第25页
        2.1.5 社会经济概况第25页
    2.2 研究区植被措施概况第25-28页
        2.2.1 前期工程第25-27页
        2.2.2 植被恢复措施布设第27-28页
    2.3 研究方法第28-33页
        2.3.1 植被调查方法第28-29页
        2.3.2 土壤调查方法第29-32页
        2.3.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32-33页
第三章 煤矸石山植被群落特征研究第33-47页
    3.1 不同植被措施中物种结构第33-36页
    3.2 不同植被措施中草本层群落特征第36-42页
        3.2.1 草本层物种重要值第36-40页
        3.2.2 草本群落多样性第40-41页
        3.2.3 草本群落生物量第41-42页
    3.3 不同植被措施的群落稳定性第42-44页
    3.4 讨论第44-45页
    3.5 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植被措施的土壤改良效果研究第47-67页
    4.1 不同植被措施土壤物理性质第47-52页
        4.1.1 土壤容重第47-49页
        4.1.2 土壤机械组成第49-50页
        4.1.3 土壤团聚体第50-52页
    4.2 不同植被措施土壤化学性质第52-57页
        4.2.1 土壤有机质第53-54页
        4.2.2 土壤氮素第54-55页
        4.2.3 土壤磷素第55-56页
        4.2.4 土壤钾素第56-57页
    4.3 不同植被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评价第57-64页
        4.3.1 土壤质量指标选取第58-61页
        4.3.2 土壤质量评价模型第61-62页
        4.3.3 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法第62-64页
    4.4 讨论第64页
    4.5 小结第64-67页
第五章 植被措施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第67-76页
    5.1 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第67-72页
        5.1.1 水分入渗过程第67-69页
        5.1.2 饱和导水率第69-72页
    5.2 土壤贮水性能特征第72-74页
    5.3 讨论第74-75页
    5.4 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76-80页
    6.1 研究主要结论第76-78页
    6.2 讨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7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部门预算改革的发展
下一篇:毛枝柳与钻天柳快速繁殖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