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第一章 土壤水汽热溶质耦合运移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1 土壤水分运移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1 土壤水分运移模型 | 第13-15页 |
1.1.1 确定性模型 | 第13-14页 |
1.1.1.1 水动力学模型 | 第13-14页 |
1.1.1.2 平衡模型 | 第14页 |
1.1.2 随机模型 | 第14-15页 |
1.1.2.1 机理性模型 | 第14-15页 |
1.1.2.2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 第15页 |
1.2 液态水-气态水的运动 | 第15-16页 |
1.3 田间水分特性空间变异特征的定量化 | 第16-17页 |
1.4 田间土壤水分与作物生长关系 | 第17-18页 |
1.5 田间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定量分析 | 第18页 |
2 土壤热运移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3 土壤溶质运移研究进展 | 第19-32页 |
3.1 土壤溶质的来源与组成 | 第19页 |
3.1.1 土壤溶质的来源 | 第19页 |
3.1.2 土壤溶液的组成 | 第19页 |
3.2 土壤溶质运移机制 | 第19-21页 |
3.2.1 土壤溶质运移现象的描述 | 第20页 |
3.2.1.1 活塞流 | 第20页 |
3.2.1.2 毛管流 | 第20页 |
3.2.2 土壤溶质运移的机制 | 第20-21页 |
3.3 土壤溶质运移的基本方程 | 第21-22页 |
3.4 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研究进展 | 第22-32页 |
3.4.1 溶质运移的均衡模型 | 第23页 |
3.4.2 土壤溶质运移的两区模型 | 第23-28页 |
3.4.2.1 可动—不可动区溶质运移的两区模型 | 第23-24页 |
3.4.2.2 优先流双孔隙体系的两区模型 | 第24-25页 |
3.4.2.3 反应性溶质运移的两区模型 | 第25-27页 |
3.4.2.3.1 一点吸附溶质运移模型 | 第25-26页 |
3.4.2.3.2 双点平衡/动力学吸附的溶质运移方程 | 第26页 |
3.4.2.3.3 溶质降解情形下的双点/两区运移模型 | 第26-27页 |
3.4.2.4 土壤中多组分溶质耦合运移模型 | 第27-28页 |
3.4.3 土壤溶质运移的随机模型 | 第28-30页 |
3.4.3.1 随机—对流方程 | 第28-29页 |
3.4.3.2 大尺度的溶质运移 | 第29-30页 |
3.4.4 溶质运移的传递函数模型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容重、温度及有机质对非饱和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 第32-38页 |
1 供试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32-33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3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2.1 容重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 第33页 |
2.2 温度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 第33-35页 |
2.3 有机质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 第35-36页 |
3 结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容重、含水量、溶质与有机质对土壤导热率的影响 | 第38-46页 |
1 试验原理 | 第3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4页 |
3.1 容重与含水量对土壤导热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3.2 盐度对土壤导热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 有机质对土壤导热率的影响 | 第44页 |
4 结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土壤中溶质运移模拟研究 | 第46-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1.1 供试土壤 | 第46-4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1.2.1 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曲线的测定 | 第47页 |
1.2.2 溶质运移的易混置换试验 | 第47-48页 |
1.3 通用吸附等温线模型与通用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48-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2.1 通用吸附等温线模型参数灵敏性检验 | 第49页 |
2.2 土壤磷的吸附等温线 | 第49页 |
2.3 土壤磷的吸附动力学 | 第49-50页 |
2.4 土壤中溶质运移特征 | 第50页 |
3 结论 | 第50-56页 |
第五章 土壤水汽热溶质耦合运移的数学模型及数值解 | 第56-78页 |
1 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 | 第56-59页 |
1.1 水流方程 | 第56页 |
1.2 根系吸水 | 第56-57页 |
1.3 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性质 | 第57页 |
1.4 土壤水动力学方程的定标 | 第57页 |
1.5 土壤水动力学方程的依温性 | 第57-58页 |
1.6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58-59页 |
1.6.1 独立系统边界条件 | 第58页 |
1.6.2 依系统边界条件 | 第58-59页 |
2 土壤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 | 第59-65页 |
2.1 溶质运移控制方程 | 第59-63页 |
2.1.1 化学非平衡态 | 第61-62页 |
2.1.2 物理非平衡态 | 第62-63页 |
2.2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63-64页 |
2.3 有效弥散系数 | 第64页 |
2.4 溶质运移与溶质反应的温度系数 | 第64-65页 |
3 土壤热运移的数学模型 | 第65-66页 |
3.1 热运移方程 | 第65-66页 |
3.2 显热传导度系数 | 第66页 |
3.3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66页 |
4 水流方程的数值解 | 第66-71页 |
4.1 时空离散化 | 第66-68页 |
4.2 水头边界条件处理 | 第68页 |
4.3 水流通量边界条件处理 | 第68-69页 |
4.4 数值方法 | 第69-71页 |
4.4.1 迭代过程 | 第69页 |
4.4.2 时间控制 | 第69-70页 |
4.4.3 大气边界条件与渗流面 | 第70页 |
4.4.4 水分平衡计算 | 第70-71页 |
4.4.5 节通量计算 | 第71页 |
4.4.6 根系吸水 | 第71页 |
4.4.7 土壤导水特性 | 第71页 |
5 溶质与热运移方程的数值解 | 第71-78页 |
5.1 空间离散 | 第71-73页 |
5.2 时间离散 | 第73-74页 |
5.3 溶质运移方程的数值解 | 第74-76页 |
5.4 求解过程 | 第76页 |
5.5 质量平衡 | 第76-78页 |
第六章 土壤水汽热溶质耦合运移模型的检验 | 第78-82页 |
1 水分运移方程的检验 | 第78-79页 |
2 热运移方程的检验 | 第79页 |
3 溶质运移模型的检验 | 第79-8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7页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