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汇及其交易机制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11-12页 |
1.3 拟实现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2章 碳交易概述 | 第13-20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2.1.1 碳交易 | 第13页 |
2.1.2 可持续发展 | 第13-14页 |
2.1.3 森林碳汇 | 第14页 |
2.2 碳交易的类型 | 第14-17页 |
2.2.1 从政策规定看 | 第14-15页 |
2.2.2 从交易时限看 | 第15页 |
2.2.3 从交易标的看 | 第15-16页 |
2.2.4 从涉及区域看 | 第16页 |
2.2.5 从涉及行业看 | 第16-17页 |
2.3 森林碳汇的研究概述 | 第17-20页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第3章 国内外森林碳汇交易机制 | 第20-24页 |
3.1 国外森林碳汇交易机制 | 第20-21页 |
3.1.1 国外森林碳汇的开发与实践 | 第20-21页 |
3.1.2 国外森林碳汇的经验与启示 | 第21页 |
3.2 国内森林碳汇交易机制 | 第21-24页 |
3.2.1 国内森林碳汇的开发与实践 | 第21-23页 |
3.2.2 国内森林碳汇的经验与启示 | 第23-24页 |
第4章 吉林省森林碳汇交易机制现状和发展 | 第24-35页 |
4.1 吉林省森林碳汇交易的供给现状 | 第24-25页 |
4.1.1 森林资源现状 | 第24-25页 |
4.1.2 森林碳汇的供给现状 | 第25页 |
4.2 吉林省森林碳汇交易的需求现状 | 第25-27页 |
4.2.1 缺乏政策支持 | 第25-26页 |
4.2.2 缺乏组织管理 | 第26页 |
4.2.3 缺乏科技和人才 | 第26-27页 |
4.3 吉林省森林碳汇的交易风险 | 第27页 |
4.4 吉林省森林碳汇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5页 |
4.4.1 影响因子的选取 | 第27-28页 |
4.4.2 矩阵的构建 | 第28-30页 |
4.4.3 矩阵的运算 | 第30-31页 |
4.4.4 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第31-33页 |
4.4.5 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第5章 吉林省森林碳汇交易机制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35-39页 |
5.1 构建统一的森林碳汇市场 | 第35页 |
5.2 学习标准和方法学 | 第35-37页 |
5.3 提高碳交易宣传力度以及森林抗自然灾害能力 | 第37页 |
5.4 加强森林碳汇人才支撑 | 第37-38页 |
5.5 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