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顺口区流动人口犯罪特征及应对的调查报告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 | 第9-12页 |
(一) 流动人口的概念、类型 | 第9页 |
(二) 国内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 | 第9-12页 |
二、旅顺口区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及突出特征 | 第12-20页 |
(一) 旅顺口区流动人口犯罪现状的调查 | 第12-13页 |
1. 流动人口的数量及分布 | 第12-13页 |
2. 流动人口犯罪影响后果的调查 | 第13页 |
(二) 旅顺口区流动人口犯罪的外在特点 | 第13-18页 |
1. 家族式团伙犯罪特点突出 | 第13-15页 |
2. 地域式团伙犯罪 | 第15-16页 |
3. 犯罪类型相对固定 | 第16-18页 |
(三) 旅顺口区流动人口犯罪的内在特点 | 第18-20页 |
1. 激情式犯罪 | 第18-19页 |
2. 重复式犯罪 | 第19-20页 |
三、导致旅顺口区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 | 第20-24页 |
(一) 内在原因----因文化冲突导致的犯罪 | 第20-23页 |
(二) 外在原因 | 第23-24页 |
1. 流动人口自身存在的原因 | 第23页 |
2. 经济、文化与法律政策方面的原因 | 第23-24页 |
四、降低旅顺口区流动人口犯罪的建议 | 第24-30页 |
(一)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保审查逮捕质量 | 第24-26页 |
1. 政策的颁布与实施 | 第24页 |
2. 审查逮捕工作的重要性 | 第24-25页 |
3. 不起诉适度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应用 | 第25-26页 |
(二) 平等户籍制度维护流动人口基本权利 | 第26-27页 |
(三) 社会矫正机制缩小社会缝隙 | 第27-28页 |
(四) 未成年犯罪预防降低期待犯罪率 | 第28-29页 |
(五) 对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的预防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