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在土壤砷生物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图目录第13-14页
表目录第14-15页
英文缩略表第15-1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28页
   ·研究背景第16页
   ·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第16-19页
     ·土壤中砷的存在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第16-17页
     ·土壤砷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7-19页
   ·土壤砷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方法第19-21页
     ·总量法第19页
     ·化学提取法第19-20页
     ·植物指示法第20页
     ·土壤孔隙水法第20-21页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第21页
   ·DGT 方法与DIFS 模型简介第21-26页
     ·DGT 方法简介第22-25页
     ·DIFS 模型简介第25-2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研究内容第27页
   ·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二章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测定环境中砷的影响因素第28-37页
   ·供试材料第28页
   ·试验设置第28-29页
     ·DGT 测定值与待测水体中砷浓度的响应关系第28页
     ·DGT 吸附凝胶的吸附量(M)测定第28-29页
     ·溶液pH 值对DGT 测定值的影响第29页
     ·不同价态As(Ⅴ)、As(Ⅲ)对DGT 测定值的影响第29页
   ·分析方法第29页
     ·DGT 的放置程序及吸附凝胶的浸提第29页
     ·DGT 吸附凝胶浸提液及待测溶液总砷的测定方法第29页
   ·数据处理第29-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DGT 测定值与待测水体中砷浓度的响应关系第30页
     ·DGT 吸附凝胶的吸附量第30-31页
     ·溶液pH 对DGT 测定结果的影响第31-33页
     ·不同价态As(Ⅴ)、As(Ⅲ)对DGT 测定结果的影响第33-35页
   ·讨论第35页
   ·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DGT 测定土壤砷有效浓度与土壤砷生物有效性关系第37-55页
   ·供试材料第37-39页
   ·试验设置第39页
   ·分析方法第39-41页
     ·DGT 测定土壤砷有效浓度CE第39-40页
     ·土壤总砷含量测定第40页
     ·化学提取法测定土壤有效砷第40-41页
     ·土壤孔隙水砷浓度测定第41页
     ·植物砷含量测定第41页
   ·数据处理第41-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53页
     ·不同方法测定土壤砷生物有效性的比较第42-45页
     ·不同pH 土壤下不同方法测定土壤生物有效砷的比较第45-50页
     ·土壤中不同结合态砷与CE 值的关系第50-52页
     ·土壤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第52-53页
   ·讨论第53页
   ·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土壤中砷的迁移特征及其动力学过程第55-62页
   ·供试材料第55页
   ·试验设置第55-56页
     ·动力学方法——DGT 方法测定土壤孔隙水中砷的浓度第55页
     ·平衡法——离心方法测定土壤孔隙水中砷的浓度第55-56页
   ·分析方法第56页
   ·数据处理第56页
   ·结果与分析第56-61页
     ·供试土壤孔隙水中砷的浓度第56-58页
     ·土壤中砷的动力学过程第58-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62-64页
   ·研究结论第62-63页
   ·前景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角质蛋白厌氧降解菌及其对产甲烷发酵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沼气发酵低温功能微生物的分离和促进沼气低温发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