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LTE系统发展介绍 | 第9-10页 |
1.1.2 LTE关键技术和性能需求 | 第10-12页 |
1.2 多核DSP在LTE上应用的介绍 | 第12-13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的组织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多核DSP-MSC8157开发平台介绍 | 第15-35页 |
2.1 MSC8157概述 | 第15-18页 |
2.1.1 MSC8157的特点 | 第15-17页 |
2.1.2 MSC8157结构框图 | 第17-18页 |
2.2 SC3850子系统概述 | 第18-22页 |
2.2.1 StarCore SC3850 DSP核 | 第19-20页 |
2.2.2 L1指令/数据缓存 | 第20-21页 |
2.2.3 L2 Unified缓存/M2 Memory | 第21页 |
2.2.4 调试和性能分析单元(DPU) | 第21页 |
2.2.5 内存管理单元(MMU) | 第21页 |
2.2.6 计时器 | 第21页 |
2.2.7 扩展的可编程中断控制器 | 第21-22页 |
2.3 MAPLE-B2:论文所用PE介绍 | 第22-31页 |
2.3.1 eFTPE协处理器介绍 | 第22-28页 |
2.3.2 eTVPE协处理器介绍 | 第28-30页 |
2.3.3 CRCPE协处理器介绍 | 第30-31页 |
2.4 常用优化指令简介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TD-LTE系统的PUSCH接收链路算法设计 | 第35-53页 |
3.1 LTE上行物理信道概述 | 第35页 |
3.2 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端分析 | 第35-37页 |
3.3 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算法 | 第37-52页 |
3.3.1 资源解映射 | 第37-38页 |
3.3.2 信道估计 | 第38-39页 |
3.3.3 信道均衡 | 第39-41页 |
3.3.4 IDFT | 第41页 |
3.3.5 解调 | 第41-42页 |
3.3.6 解扰 | 第42页 |
3.3.7 信道解交织 | 第42-46页 |
3.3.8 控制信息解码 | 第46-48页 |
3.3.9 解码块级联 | 第48-49页 |
3.3.10 解速率匹配算法 | 第49-51页 |
3.3.11 Turbo译码 | 第51页 |
3.3.12 解CRC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基于MSC8157的TD-LTE PUSCH接收链路实现 | 第53-83页 |
4.1 整体架构实现 | 第53-54页 |
4.2 多核实现 | 第54-61页 |
4.2.1 上行链路整体多核设计方案 | 第54-55页 |
4.2.2 PUSCH接收端多核任务分配 | 第55-56页 |
4.2.3 PUSCH在多核上的任务调度流程 | 第56-58页 |
4.2.4 多核间的通信机制 | 第58-61页 |
4.3 PUSCH接收链路各模块实现 | 第61-82页 |
4.3.1 PUSCH信道均衡模块内部函数的详细实现 | 第62-64页 |
4.3.2 PUSCH解调解扰模块内部函数的详细实现 | 第64-71页 |
4.3.3 PUSCH解交织解复用模块内部函数的详细实现 | 第71-77页 |
4.3.4 PUSCH控制信息译码模块内部函数的详细实现 | 第77-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5章 基于MSC8157的TD-LTE PUSCH接收链路优化 | 第83-91页 |
5.1 基于MSC8157多核DSP的优化综述 | 第83页 |
5.1.1 优化概述 | 第83页 |
5.1.2 优化目标 | 第83页 |
5.1.3 优化方法 | 第83页 |
5.2 函数模块优化 | 第83-86页 |
5.2.1 信道均衡模块 | 第83-84页 |
5.2.2 解调解扰模块 | 第84-86页 |
5.3 整体链路运行时间测试结果 | 第86-87页 |
5.4 整体链路正确性测试结果 | 第87-90页 |
5.4.1 控制信息以及数据信息输出结果直接比对 | 第87-88页 |
5.4.2 数据信息Raw-ber指标说明 | 第88-9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91-93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91页 |
6.2 论文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