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1.4.1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6页 |
1.4.2 本文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16-17页 |
2 纵向税收竞争的理论分析 | 第17-27页 |
2.1 纵向税收竞争的含义 | 第17-19页 |
2.2 纵向税收竞争的成因 | 第19-21页 |
2.2.1 市场经济体制 | 第19-20页 |
2.2.2 分权化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20-21页 |
2.3 纵向税收竞争的类型 | 第21-24页 |
2.3.1 中央与地方政府地位平等的纵向税收竞争 | 第21-22页 |
2.3.2 中央与地方政府地位不平等的纵向税收竞争 | 第22-24页 |
2.4 纵向税收竞争的效应 | 第24-27页 |
2.4.1 纵向税收竞争对辖区居民福利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2 纵向税收竞争对税制安排的影响 | 第25页 |
2.4.3 纵向税收竞争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4 纵向税收竞争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26-27页 |
3 中国政府间纵向税收竞争的成因、制约因素与模式 | 第27-40页 |
3.1 中国政府间纵向税收竞争的成因 | 第27-28页 |
3.2 中国政府间纵向税收竞争的制约因素 | 第28-31页 |
3.2.1 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导致税权向中央政府集中 | 第28-29页 |
3.2.2 地方财力缺口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竞争冲动 | 第29-30页 |
3.2.3 竞争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 | 第30-31页 |
3.3 中国政府间纵向税收竞争的模式 | 第31-40页 |
3.3.1 竞争双方的动机 | 第31页 |
3.3.2 竞争双方的地位 | 第31-32页 |
3.3.3 竞争的标的 | 第32-33页 |
3.3.4 竞争的手段 | 第33-37页 |
3.3.5 竞争的结果 | 第37-40页 |
4 中国政府间纵向税收竞争效应的实证考察 | 第40-48页 |
4.1 纵向税收竞争与地方政府非税收入 | 第40-42页 |
4.1.1 地方政府纵向税收竞争能力的衡量指标 | 第40页 |
4.1.2 基本假设 | 第40页 |
4.1.3 建立模型 | 第40-41页 |
4.1.4 模型设定形式检验 | 第41页 |
4.1.5 估计结果 | 第41-42页 |
4.1.6 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 | 第42页 |
4.2 纵向税收竞争与地方政府支出结构 | 第42-46页 |
4.2.1 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不足 | 第42-45页 |
4.2.2 地方政府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较少 | 第45-46页 |
4.3 纵向税收竞争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 第46-48页 |
5 规范中国政府间纵向税收竞争的政策建议 | 第48-52页 |
5.1 进一步理清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 第48页 |
5.2 加快完善地方税体系 | 第48-49页 |
5.3 提高税法的立法层次并适当下放税收立法权 | 第49-50页 |
5.3.1 提高税法的立法层次 | 第49页 |
5.3.2 适当下放税收立法权 | 第49-50页 |
5.4 改革转移支付制度 | 第50-51页 |
5.5 加强政府间税收协调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