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泰顺县生态旅游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生态旅游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进展第11-16页
        1.2.1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第11-12页
        1.2.2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实践成果第12-16页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6页
    1.4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第16-18页
        1.4.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4.2 研究的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生态旅游的相关理论第18-24页
    2.1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第18-19页
        2.1.1 生态旅游的内涵第18页
        2.1.2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第18-19页
    2.2 生态旅游的特点第19-20页
    2.3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第20-24页
        2.3.1 科学发展观第20-21页
        2.3.2 旅游可持续发展第21页
        2.3.3 市场营销理论第21-22页
        2.3.4 循环经济理论第22页
        2.3.5 生态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第22-24页
第三章 泰顺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第24-40页
    3.1 泰顺县经济发展概况第24-25页
    3.2 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概况第25-26页
    3.3 泰顺县生态旅游业发展优势第26-31页
        3.3.1 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第27-30页
        3.3.2 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优势第30-31页
        3.3.3 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的宣传优势第31页
    3.4 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的劣势分析第31-35页
        3.4.1 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第31-32页
        3.4.2 生态旅游发展要素制约严重第32-33页
        3.4.3 生态旅游理念认识不清第33页
        3.4.4 缺乏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第33页
        3.4.5 生态环境污染威胁加剧第33页
        3.4.6 生态资源破坏严重第33-34页
        3.4.7 生态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第34页
        3.4.8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第34页
        3.4.9 企业存在的外部环境欠佳第34-35页
    3.5 泰顺生态旅游业发展机遇第35-38页
        3.5.1 经济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第35-36页
        3.5.2 生态旅游业发展氛围浓厚第36页
        3.5.3 生态旅游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第36-37页
        3.5.4 生态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第37页
        3.5.5 生态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第37页
        3.5.6 生态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第37-38页
    3.6 泰顺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挑战第38-40页
        3.6.1 旅游需求多样化第38页
        3.6.2 旅游市场争夺激烈第38页
        3.6.3 面临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第38页
        3.6.4 旅游景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弱第38-40页
第四章 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第40-52页
    4.1 生态旅游业发展原则第40-41页
        4.1.1 资源保护原则第40页
        4.1.2 生态教育原则第40页
        4.1.3 循序渐进原则第40页
        4.1.4 统筹规划原则第40-41页
    4.2 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第41-46页
        4.2.1 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第41页
        4.2.2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第41-42页
        4.2.3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第42-43页
        4.2.4 提升生态旅游整体形象第43-44页
        4.2.5 培养各类旅游专业人才第44页
        4.2.6 健全生态旅游管理体制第44-45页
        4.2.7 强化政策保障机制第45-46页
        4.2.8 加大政府投资支持第46页
    4.3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第46-52页
        4.3.1 品牌产品开发第46-49页
        4.3.2 线路开发第49-52页
第五章 结论第52-54页
    5.1 主要结论第52页
    5.2 今后研究方向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苏省农药生产与应用及水旱轮作区农户农药使用现状研究
下一篇:关于温州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