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第2章 理论综述 | 第17-28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7-25页 |
2.1.1 供应链融资的内涵 | 第17-18页 |
2.1.2 供应链融资的对象 | 第18页 |
2.1.3 供应链融资中的参与者 | 第18-20页 |
2.1.4 供应链融资的业务模式 | 第20-24页 |
2.1.5 供应链融资的特点 | 第24-25页 |
2.2 供应链融资的理论依据 | 第25-28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5-26页 |
2.2.2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6-27页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M公司融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8-37页 |
3.1 M公司简介和融资的现状 | 第28-30页 |
3.1.1 M公司的简介 | 第28页 |
3.1.2 M公司融资现状 | 第28-30页 |
3.2 M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3.2.1 内源融资有限 | 第30-31页 |
3.2.2 外源融资中间接融资渠道受阻 | 第31页 |
3.2.3 民间融资受限 | 第31-32页 |
3.2.4 股票、债券融资难、门槛高 | 第32页 |
3.2.5 融资成本高 | 第32-33页 |
3.3 M公司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3.3.1 M公司自身原因 | 第33-34页 |
3.3.2 政府政策的因素 | 第34-35页 |
3.3.3 金融机构对M公司融资现状的影响 | 第35页 |
3.4 M公司进行供应链融资的必要性 | 第35-37页 |
第4章M公司供应链融资模式设计 | 第37-46页 |
4.1 M公司开展供应链融资的目标 | 第37-38页 |
4.1.1 提升公司信用等级 | 第37页 |
4.1.2 解决公司短期资金需求 | 第37页 |
4.1.3 降低公司融资成本 | 第37-38页 |
4.2 M公司供应链融资模式的设计 | 第38-46页 |
4.2.1 基于预付账款支持下的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 | 第38-39页 |
4.2.2 基于应付账款支持下的融资模式—商票贴现融资模式 | 第39-40页 |
4.2.3 基于动产质押下的融资模式—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 第40-42页 |
4.2.4 基于应收账款支持下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 第42-46页 |
第5章 M公司供应链融资的保障 | 第46-52页 |
5.1 国家对M公司供应链融资的保障 | 第46-47页 |
5.1.1 完善供应链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鼓励政策 | 第46页 |
5.1.2 构建完整的企业信用系统,提升供应链融资的技术环境 | 第46-47页 |
5.1.3 加强对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 | 第47页 |
5.2 银行等金融机构对M公司供应链融资的保障 | 第47-49页 |
5.2.1 加强风险管理防范 | 第47-48页 |
5.2.2 建立电子化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 | 第48页 |
5.2.3 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 第48-49页 |
5.3 核心企业对M公司供应链融资的保障 | 第49-50页 |
5.3.1 积极对待M公司的供应链融资业务 | 第49-50页 |
5.3.2 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 | 第50页 |
5.4 M公司自身对供应链融资的保障 | 第50-52页 |
5.4.1 M公司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 | 第50-51页 |
5.4.2 M公司供应链融资的人员保障 | 第51页 |
5.4.3 M公司供应链融资的组织保障 | 第51-5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