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6页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1.2.1 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1.2.2 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第29-3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30-33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第二章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体系分析框架 | 第36-44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36-41页 |
2.1.1 系统论 | 第36-38页 |
2.1.2 新公共治理理论 | 第38-40页 |
2.1.3 经济学供给需求理论 | 第40-41页 |
2.2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体系框架构建 | 第41-44页 |
2.2.1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价值体系的构成 | 第41-42页 |
2.2.2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价值体系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理念分析 | 第44-64页 |
3.1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理念生成 | 第44-57页 |
3.1.1 政府绩效评价价值理念的变迁历程 | 第44-53页 |
3.1.2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价值理念的生成基础 | 第53-57页 |
3.2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价值理念的内容 | 第57-64页 |
3.2.1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价值理念的构成要素 | 第57-62页 |
3.2.2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价值理念的功能 | 第62-64页 |
第四章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载体分析 | 第64-84页 |
4.1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供给载体 | 第64-75页 |
4.1.1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供给载体分析逻辑 | 第65-67页 |
4.1.2 县级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载体的内容 | 第67-75页 |
4.2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价值的组织模式载体 | 第75-84页 |
4.2.1 组织权一维下的政府绩效评价组织模式及价值 | 第76-80页 |
4.2.2 组织权与评价权二维下的政府绩效评价组织基础模型及价值 | 第80-84页 |
第五章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实现机制分析 | 第84-99页 |
5.1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实现目标 | 第84-87页 |
5.1.1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实现目标表达方式 | 第84-86页 |
5.1.2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价值实现目标的选择 | 第86-87页 |
5.2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实现过程 | 第87-91页 |
5.2.1 内部评价组织过程与价值实现 | 第88-90页 |
5.2.2 外部评价组织过程与价值实现 | 第90-91页 |
5.3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实现动力 | 第91-99页 |
5.3.1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实现内部动力 | 第93-95页 |
5.3.2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实现外部动力 | 第95-99页 |
第六章 县级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体系案例分析 | 第99-110页 |
6.1 县级政府绩效评价实践案例的选择 | 第99-100页 |
6.2 鹤山市市直机关绩效评价实践概况 | 第100-105页 |
6.3 鹤山市市直机关绩效评的价值分析 | 第105-11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10-113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13-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