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未来超支测算--以四川省为例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导论 | 第12-2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1-2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 | 第23-30页 |
2.1 人口老龄化 | 第23-26页 |
2.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 第26-28页 |
2.3 现行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0页 |
3.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个人账户未来超支计算 | 第30-40页 |
3.1 参数设定 | 第30-31页 |
3.2 假设条件 | 第31-32页 |
3.3 模型推导 | 第32-34页 |
3.3.1 个人账户储存额测算模型 | 第32页 |
3.3.2 个人账户支出额测算模型 | 第32-33页 |
3.3.3 个人账户超支额测算模型 | 第33-34页 |
3.4 模型分析 | 第34-35页 |
3.5 模型应用 | 第35-37页 |
3.5.1 目标区间设定 | 第35页 |
3.5.2 参数设定 | 第35-37页 |
3.6 预测结果 | 第37-38页 |
3.7 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4. 参数的调整及其可行性分析 | 第40-49页 |
4.1 参数的调整 | 第40-45页 |
4.1.1 内生变量的调整 | 第41-43页 |
4.1.2 外生变量的控制 | 第43-45页 |
4.2 参数调整的可行性 | 第45-49页 |
4.2.1 个人账户替代率调整的可行性 | 第45-46页 |
4.2.2 退休年龄调整的可行性 | 第46-47页 |
4.2.3 缴费率调整的可行性 | 第47-49页 |
5. 其他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借鉴 | 第49-58页 |
5.1 国家负担型模式 | 第50-51页 |
5.1.1 英国 | 第50-51页 |
5.1.2 瑞典 | 第51页 |
5.2 国家、企业负担型模式 | 第51-53页 |
5.2.1 前苏联 | 第52页 |
5.2.2 匈牙利 | 第52-53页 |
5.3 企业、个人负担型模式 | 第53-54页 |
5.3.1 新加坡 | 第53-54页 |
5.3.2 智利 | 第54页 |
5.4 三者共同负担型模式 | 第54-56页 |
5.4.1 德国 | 第54-55页 |
5.4.2 美国 | 第55-56页 |
5.5 小结 | 第56-58页 |
6. 政策建议和结论 | 第58-63页 |
6.1 政策建议 | 第58-61页 |
6.1.1 调整退休年龄和计发月数 | 第58-59页 |
6.1.2 努力化解转制成本,坐实个人账户 | 第59-60页 |
6.1.3 改善记账利率制度 | 第60-61页 |
6.1.4 改革现行的个人账户支付办法 | 第61页 |
6.2 小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