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词表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部分 CUEDC2 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制备 | 第12-22页 |
| 前言 | 第12-1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8页 |
| 1. 材料及来源 | 第14页 |
| ·细胞株、菌株及质粒 | 第14页 |
| ·主要试剂 | 第14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4-18页 |
|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 第14-15页 |
|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第15页 |
|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 第15页 |
|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 | 第15-16页 |
| ·Western Blot 蛋白印记杂交 | 第16-18页 |
| 结果 | 第18-21页 |
| 1. 单克隆抗体的筛选 | 第18-19页 |
| 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第19-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二部分 Tet-off 诱导表达CUEDC2 稳定细胞系的建立 | 第22-32页 |
| 前言 | 第22-2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 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24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 ·分子克隆 | 第24-26页 |
| ·可诱导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26页 |
| ·细胞培养 | 第26页 |
| ·逆转录病毒感染与筛选 | 第26页 |
| ·Western Blot 蛋白印记杂交 | 第26-28页 |
| 结果 | 第28-30页 |
| 1. 可诱导表达p617-neo-T-CUEDC2-I-tTA4 载体的构建 | 第28-29页 |
| 2. tet-off 稳定细胞系的建立 | 第29页 |
| 3. Tet-off 可诱导表达CUEDC2 的稳定细胞系鉴定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部分 细胞周期同步化方法的建立 | 第32-46页 |
| 前言 | 第32-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 1. 材料及来源 | 第34页 |
|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 ·主要试剂和抗体 | 第34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4-38页 |
| ·细胞培养 | 第34页 |
| ·S 期细胞同步化法 | 第34-35页 |
| ·M 期细胞同步化法 | 第35页 |
| ·流式细胞术 | 第35页 |
| ·Western Blot 蛋白印记杂交 | 第35-38页 |
| 结果 | 第38-45页 |
| 1. 正常细胞周期同步化方法的建立 | 第38-40页 |
| ·MCF10A 细胞饥饿同步化至G0/G1 期 | 第38-39页 |
| ·MCF10A 细胞饥饿同步化释放 | 第39-40页 |
| 2. 肿瘤细胞周期同步化方法的建立 | 第40-42页 |
| ·Hela 细胞同步化至M 期和G1 期 | 第40-41页 |
| ·Hela 细胞同步化至S 和G2 期 | 第41-42页 |
| 3.DNA 损伤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42-45页 |
| ·DNA 损伤对S 期的阻滞 | 第42-43页 |
| ·DNA 损伤对G1 期的阻滞 | 第43-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讨论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综述 | 第52-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发表文章 | 第58-66页 |
| 个人简历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