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3页 |
1.1 综述 | 第9-21页 |
1.1.1 细尾高原鳅及其近似种的分类研究概述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9-17页 |
1.1.2 东方高原鳅及其近似种的分类研究概述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7-2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分子系统学研究 | 第23-32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3-29页 |
2.1.1 研究材料 | 第23页 |
2.1.2 主要的试剂、药品和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1.3 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2.2 研究结果 | 第29-31页 |
2.3 讨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形态学研究 | 第32-78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2-35页 |
3.1.1 研究材料 | 第32页 |
3.1.2 方法 | 第32-34页 |
3.1.3 关于鱼类形态学的部分术语及说明 | 第34-35页 |
3.2 细尾高原鳅、T. hialmari、康定高原鳅、理县高原鳅和短须高原鳅的分类厘定 | 第35-63页 |
3.2.1 细尾高原鳅及其近似种的可数、可量性状 | 第35-40页 |
3.2.2 细尾高原鳅及其近似种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 | 第40-54页 |
3.2.3 讨论 | 第54-59页 |
3.2.4 细尾高原鳅和短须高原鳅的重新描述 | 第59-63页 |
3.3 东方高原鳅、忽吉图高原鳅、黑体高原鳅的分类厘定 | 第63-76页 |
3.3.1 东方高原鳅及其近似种的可数、可量性状 | 第63-68页 |
3.3.2 东方高原鳅及其近似种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 | 第68-72页 |
3.3.3 讨论 | 第72-75页 |
3.3.4 东方高原鳅的重新描述 | 第75-76页 |
3.4 高原鳅属鱼类分类鉴定中应注意的事项 | 第76-78页 |
第四章 四川境内高原鳅属鱼类一新种的描述 | 第78-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8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