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增量地震激励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页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第14-15页
    1.3 课题来源第15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利用弹性反应谱构造增量地震激励第17-35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结构模型第17-21页
        2.2.1 工程概况第17-20页
        2.2.2 结构建模第20-21页
    2.3 结构增量动力分析第21-24页
        2.3.1 地震环境第21-22页
        2.3.2 地震动数据库的选择第22-23页
        2.3.3 结构模型IDA计算第23-24页
    2.4 利用弹性谱构造增量地震激励第24-27页
        2.4.1 增量地震激励构造方法第24-25页
        2.4.2 目标弹性反应谱的确定第25-26页
        2.4.3 地震时程的反应谱拟合第26-27页
    2.5 分析结果对比第27-33页
        2.5.1 弹性谱拟合时程结果分析第27-30页
        2.5.2 不同持时增量地震激励的结果分析第30-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利用非弹性反应谱构造增量地震激励第35-49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利用非弹性谱构造增量地震激励的方法研究第35-41页
        3.2.1 目标非弹性谱的确定第35-37页
        3.2.2 增量地震激励的构造方法第37-38页
        3.2.3 增量地震激励的反应谱拟合第38-41页
    3.3 分析结果对比第41-48页
        3.3.1 非弹性谱拟合时程计算结果与IDA结果对比第41-45页
        3.3.2 非弹性谱拟合时程计算结果与弹性谱拟合时程计算结果对比第45-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增量地震激励持时确定方法的研究第49-62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利用不同持时的增量地震激励分析结构的抗震性能第49-50页
    4.3 目标时间点的确定方法第50-54页
        4.3.1 不同持时增量地震激励的强度对比分析第50-51页
        4.3.2 目标时间点与阿里亚斯烈度(Arias Intensity)的规律分析第51-52页
        4.3.3 增量地震激励目标时间点的确定公式第52-54页
    4.4 规范匹配地震动计算分析第54-61页
        4.4.1 地震动选择第54-55页
        4.4.2 增量地震激励拟合第55-56页
        .4.3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56-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特定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的对比分析第62-76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实际地震动选择与调幅方法介绍第62-69页
        5.2.1 基于美国规范的地震动记录选择和调幅方法第62-64页
        5.2.2 基于中国规范的地震动记录选择和调幅方法第64页
        5.2.3 基于双频控制的地震动记录选择和调幅方法第64-65页
        5.2.4 基于一致危险性谱的地震动记录选择和调幅方法第65-66页
        5.2.5 基于条件均值谱的地震动记录选择和调幅方法第66-67页
        5.2.6 基于模态Pushover的地震动记录选择和调幅方法第67-69页
    5.3 罕遇地震强度作用下结构反应分析第69-75页
        5.3.1 实际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反应第69-70页
        5.3.2 增量地震激励作用下的结构反应第70-71页
        5.3.3 结果对比分析第71-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纵向节点板连接的K型方管节点静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硫氧镁水泥基轻质材料的制备与基本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