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1.2.1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1.2.2 本课题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2 图像去雾理论基础 | 第12-23页 |
2.1 大气散射理论 | 第12-13页 |
2.2 大气散射模型 | 第13-16页 |
2.2.1 入射光衰减模型 | 第13-14页 |
2.2.2 大气光成像模型 | 第14-15页 |
2.2.3 带雾图像的大气散射模型 | 第15-16页 |
2.3 暗原色先验去雾模型 | 第16-20页 |
2.3.1 暗原色先验理论 | 第16-17页 |
2.3.2 基于暗原色先验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 | 第17-20页 |
2.3.3 恢复无雾图像 | 第20页 |
2.4 暗原色去雾不足 | 第20页 |
2.5 图像复原质量评价指标 | 第20-22页 |
2.5.1 传统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 | 第21页 |
2.5.2 基于可见边梯度法的评价指标 | 第21-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改进的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偏振图像去雾算法 | 第23-36页 |
3.1 光的偏振特性 | 第23-24页 |
3.2 偏振图像去雾原理 | 第24-26页 |
3.3 偏振去雾算法 | 第26-30页 |
3.3.1 边缘检测粗分法 | 第26-27页 |
3.3.2 最佳正态分布细分法 | 第27-29页 |
3.3.3 基于最佳正态分布细分法的偏振图像去雾不足 | 第29-30页 |
3.4 基于均值滤波的偏振图像去雾算法 | 第30-32页 |
3.4.1 四叉树估计大气光 | 第30-31页 |
3.4.2 基于均值滤波的大气耗散函数估计 | 第31-32页 |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3.5.1 主观视觉效果比较 | 第32-34页 |
3.5.2 客观分析比较 | 第34-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改进的基于大气耗散函数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 | 第36-53页 |
4.1 基于大气耗散函数的去雾方法 | 第36-39页 |
4.1.1 去雾模型 | 第36页 |
4.1.2 基于中值滤波的快速去雾算法 | 第36-38页 |
4.1.3 基于中值滤波快速去雾算法的不足 | 第38-39页 |
4.2 改进的基于总变差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 | 第39-48页 |
4.2.1 基于总变差的大气耗散函数估计 | 第40-44页 |
4.2.2 直方图修正机制下的自适应保护因子 | 第44-46页 |
4.2.3 不同l 值比较 | 第46-47页 |
4.2.4 大气光估计 | 第47-48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4.3.1 主观视觉效果比较 | 第48-51页 |
4.3.2 客观分析比较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3页 |
5.2 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