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县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5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2.1.1 农村土地 | 第19页 |
2.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 第19页 |
2.1.3 农村土地流转 | 第19-20页 |
2.1.4 三权分置 | 第20-21页 |
2.2 农村土地流转基本理论 | 第21-24页 |
2.2.1 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 | 第21-22页 |
2.2.2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 第22-23页 |
2.2.3 规模经营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卢龙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 第24-34页 |
3.1 卢龙县经济及农业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3.1.1 卢龙县经济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3.1.2 卢龙县农业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3.2 卢龙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 第27-34页 |
3.2.1 卢龙县农村土地流转概况 | 第27-29页 |
3.2.2 卢龙县农村土地流转特点 | 第29-34页 |
第四章 卢龙县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42页 |
4.1 农民自身认识不到位 | 第34页 |
4.2 土地流转过程不规范 | 第34-35页 |
4.3 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完善 | 第35-38页 |
4.3.1 流转交易平台匮乏且功能单一 | 第35-36页 |
4.3.2 服务机构较少且服务质量不高 | 第36-37页 |
4.3.3 土地流转价格机制不科学 | 第37-38页 |
4.4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38-40页 |
4.4.1 土地流转中农民的利益缺乏有效保障 | 第38-39页 |
4.4.2 流转后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 第39页 |
4.4.3 流转后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度低 | 第39-40页 |
4.5 土地分散制约农村土地流转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卢龙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对策 | 第42-51页 |
5.1 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 | 第42-43页 |
5.1.1 加大宣传农村土地流转意义的力度 | 第42-43页 |
5.1.2 培树土地流转典范进一步带动土地流转 | 第43页 |
5.2 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 第43-45页 |
5.2.1 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签订 | 第43-44页 |
5.2.2 加强部门监管解决力度 | 第44-45页 |
5.3 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和服务体系 | 第45-47页 |
5.3.1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 | 第45-46页 |
5.3.2 加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建设 | 第46页 |
5.3.3 建立完整的土地流转价格评价体系 | 第46-47页 |
5.4 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 第47-49页 |
5.4.1 建立风险保障金制度 | 第47-48页 |
5.4.2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48页 |
5.4.3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第48-49页 |
5.5 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规模流转 | 第49-51页 |
5.5.1 落实政策措施,激励流转 | 第49页 |
5.5.2 加强信贷扶持力度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52页 |
6.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卢龙县农村土地流转调查问卷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