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中国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

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服务水平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1页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24页
        1.4.1 快速公交系统发展现状第12-16页
        1.4.2 快速公交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3 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研究现状第18-21页
        1.4.4 乘客满意度研究第21-24页
        1.4.5 国内外研究小结第24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4-26页
        1.5.1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5.2 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第25-26页
    1.6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26页
    1.7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2章 快速公交系统服务水平定义第28-36页
    2.1 快速公交系统概念第28-29页
    2.2 快速公交系统构成及服务特性第29-32页
    2.3 快速公交系统的优点和不足第32-34页
        2.3.1 快速公交的优点第32-33页
        2.3.2 快速公交的不足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快速公交系统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36-50页
    3.1 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第36-37页
    3.2 指标的选择第37-45页
    3.3 基于系统特性的BRT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5页
    3.4 满意度理论第45-48页
    3.5 基于乘客感知的BRT服务水平评价体系构建第48页
    3.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BRT服务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50-62页
    4.1 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概念第50-53页
        4.1.1 模糊数学基本理论第51-52页
        4.1.2 模糊综合评价的构成和特点第52-53页
    4.2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第53-55页
    4.3 层次分析法第55-59页
        4.3.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概念第55页
        4.3.2 层次分析法一般步骤第55-59页
    4.4 评价意义和应用第59-60页
    4.5 本章小节第60-62页
第5章 BRT服务水平的结构方程评价模型第62-84页
    5.1 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第62-63页
    5.2 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构第63-70页
        5.2.1 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变量第63-66页
        5.2.2 结构方程模型中的结构第66-70页
    5.3 结构方程的优点第70-71页
    5.4 结构方程的求解第71-73页
        5.4.1 结构方程参数估计方法第71-72页
        5.4.2 结构方程的求解软件第72-73页
        5.4.3 利用Amos的结构方程拟合第73页
    5.5 结构方程的拟合步骤第73-81页
        5.5.1 界定模型第74页
        5.5.2 模型建构第74页
        5.5.3 数据录入与初步处理第74-76页
        5.5.4 模型的估计第76-77页
        5.5.5 模型的适配性评价第77-80页
        5.5.6 模型修正第80页
        5.5.7 运行服务水平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第80-81页
    5.6 模型建立与结论第81-82页
    5.7 模糊综合评价与结构方程模型的比较第82页
    5.8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6章 以成都市快速公交为例的BRT服务水平评价第84-106页
    6.1 成都市BRT发展现状概述第84-87页
        6.1.1 成都市快速公交发展概况第84页
        6.1.2 成都BRT线路情况简介第84-87页
        6.1.3 快速公交系统在成都建设的必要性第87页
    6.2 基于系统角度的服务水平分析评价第87-92页
    6.3 基于乘客感知的服务水平评价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第92-96页
        6.3.1 数据来源第92-93页
        6.3.2 样本描述第93-95页
        6.3.3 研究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第95-96页
    6.4 基于乘客角度的服务水平分析评价第96-102页
        6.4.1 信度与效度检验第96-98页
        6.4.3 模型结果分析第98-102页
    6.5 评价结论第102-106页
        6.5.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小结第102-103页
        6.5.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小结第103-104页
        6.5.3 分析结果对比第104-10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06-108页
    7.1 主要成果及结论第106页
    7.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6页
附录:乘客满意度调查问卷第116-11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PP模式应用于养老项目的收益分配研究--以重庆地区为例
下一篇:TPMP中支付宝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