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2 经理对外地位的模糊规定和实务分歧 | 第11-18页 |
2.1 《公司法》第49条和第113条对经理职权的规定 | 第11-12页 |
2.2 《民法通则》第43条的应有之义 | 第12-13页 |
2.3 法律缺位所导致的裁判分歧 | 第13-18页 |
2.3.1 司法认定个人行为 | 第14-15页 |
2.3.2 司法认定表见代理 | 第15-16页 |
2.3.3 司法认定职务行为 | 第16-17页 |
2.3.4 经理对外代表公司权能的来源? | 第17-18页 |
3 代表人制度改革及其困境 | 第18-25页 |
3.1 代表人制度改革的建议分歧及实现障碍 | 第18-20页 |
3.1.1 学者的见解 | 第18-19页 |
3.1.2 修法的可能障碍 | 第19-20页 |
3.2 比较法的相关规定及其借鉴 | 第20-25页 |
3.2.1 大陆法系典型代表人制度 | 第20-22页 |
3.2.2 英美法系的制度 | 第22-23页 |
3.2.3 总结与启示 | 第23-25页 |
4 代理制度对经理对外法律地位的意义 | 第25-34页 |
4.1 民事代理和商事代理 | 第25-26页 |
4.2 职务行为和职务代理的启示 | 第26-32页 |
4.2.1 民法中的职务行为 | 第26-28页 |
4.2.2 刑法上的职务行为 | 第28页 |
4.2.3 行政法上的职务行为 | 第28-29页 |
4.2.4 公司法中的职务行为 | 第29-30页 |
4.2.5 职务代理 | 第30-32页 |
4.3 表见代理的作用 | 第32-34页 |
5 经理对外法律地位的解决方案 | 第34-40页 |
5.1 职务代理:可行方案 | 第34-37页 |
5.1.1 明确职务范围 | 第34-35页 |
5.1.2 界定区分职务行为的标准 | 第35-36页 |
5.1.3 严格善意相对人保护 | 第36页 |
5.1.4 明确其他工作人员职务权限 | 第36-37页 |
5.2 多元化的代表人制度:通行做法 | 第37-40页 |
5.2.1 法定代表人制度的弊端 | 第37-38页 |
5.2.2 修法的可能风险 | 第38-40页 |
6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作者简历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