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工程背景 | 第12-13页 |
| ·发展现状 | 第13-18页 |
| ·双色成型技术 | 第13-14页 |
| ·AMI(Autodesk Moldflow Insight)外部接口技术 | 第14-17页 |
| ·最优化方法 | 第17-18页 |
|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8页 |
|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2章 遗传算法 | 第20-32页 |
| ·遗传算法的基本用语 | 第20-21页 |
| ·基本遗传算法 | 第21-22页 |
| ·基本遗传算法的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 ·基本遗传算法的步骤 | 第22-29页 |
| ·染色体编码与解码 | 第22-24页 |
| ·个体适应度值评估 | 第24页 |
| ·遗传操作 | 第24-28页 |
| ·基本遗传算法的控制参数 | 第28-29页 |
| ·遗传算法的测试方程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双色成型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 第32-46页 |
| ·双色成型原理 | 第32-33页 |
| ·双色成型塑件的主要缺陷问题 | 第33-36页 |
| ·收缩凹陷(缩水) | 第33-34页 |
| ·熔接线 | 第34-35页 |
| ·翘曲与体积收缩 | 第35页 |
| ·粘合不牢 | 第35-36页 |
| ·双色/双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注意要点 | 第36-38页 |
| ·模具尺寸 | 第36-37页 |
| ·唧嘴 | 第37页 |
| ·缩水 | 第37页 |
| ·配合面接触 | 第37页 |
| ·胶料结合 | 第37-38页 |
| ·双色模具的浇注系统 | 第38-40页 |
| ·浇口 | 第38-40页 |
| ·流道 | 第40页 |
| ·双色件模流分析 | 第40-45页 |
| ·成型设计方法 | 第40-42页 |
| ·双色成型数码产品的流道几何参数设定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结合Moldflow 与GA 的多目标设计 | 第46-56页 |
| ·多目标函数 | 第46-50页 |
| ·翘曲量目标函数 | 第46-47页 |
| ·体积目标函数 | 第47-48页 |
| ·基于权重法的浇口位置目标函数 | 第48-49页 |
| ·结合惩罚函数的熔接线目标函数 | 第49-50页 |
| ·AMI 与GA 的结合 | 第50-53页 |
| ·染色体个体定义 | 第51页 |
| ·生成AMI 文件 | 第51-53页 |
| ·目标函数的适应值定义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基于Moldflow 的流道优化系统开发 | 第56-68页 |
| ·优化系统开发 | 第56-61页 |
| ·染色体的编码与解码 | 第56-58页 |
| ·VB 调用AMI 和Matlab 应用程序 | 第58-59页 |
| ·AMI 循环模流分析 | 第59页 |
| ·VB 读取AMI 的XML 数据文件 | 第59-60页 |
| ·系统界面 | 第60-61页 |
| ·控制参数 | 第61-62页 |
| ·遗传算法控制参数 | 第61页 |
| ·产品模型控制参数 | 第61-62页 |
| ·优化结果 | 第62-67页 |
| ·流道系统变量参数与适应值变化曲线 | 第62-64页 |
| ·浇口位置和尺寸的优化结果 | 第64-65页 |
| ·优化结果与原始设计的比较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与未来期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页 |
| 未来期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详细摘要 | 第74-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