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卫星弱信号相干—差分相干捕获算法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论文内容及安排 | 第13-14页 |
| 2 相关工作 | 第14-27页 |
| 2.1 GNSS 定位原理 | 第14-15页 |
| 2.2 接收机定位流程 | 第15-16页 |
| 2.3 信号结构 | 第16-19页 |
| 2.3.1 载波 | 第16页 |
| 2.3.2 伪随机码 | 第16-19页 |
| 2.3.3 导航数据 | 第19页 |
| 2.4 GPS信号的产生 | 第19-20页 |
| 2.5 多普勒效应 | 第20-21页 |
| 2.6 捕获需考虑的主要参数 | 第21-22页 |
| 2.6.1 采样频率的选择 | 第21-22页 |
| 2.6.2 频率的步进 | 第22页 |
| 2.6.3 码片的步进 | 第22页 |
| 2.7 捕获策略与跟踪模型 | 第22-27页 |
| 2.7.1 捕获 | 第22-24页 |
| 2.7.2 信号的跟踪 | 第24-27页 |
| 3 相干-差分相干联合捕获算法 | 第27-42页 |
| 3.1 信号模型 | 第27-28页 |
| 3.2 相干积分 | 第28-32页 |
| 3.3 非相干积分 | 第32-33页 |
| 3.4 差分相干积分 | 第33-38页 |
| 3.5 相干、非相干、差分相干比较 | 第38-40页 |
| 3.6 相干-差分相干联合捕获算法的总增益 | 第40-42页 |
| 4 数据位跳变对相干积分和差分相干积分的影响 | 第42-59页 |
| 4.1 数据位跳变对相干积分的影响 | 第42-45页 |
| 4.2 数据位跳变对差分相干积分的影响 | 第45-51页 |
| 4.3 数据位跳变对差分相干影响的另一种分析方法 | 第51-58页 |
| 4.4 本文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 | 第58-59页 |
| 5 相干-差分相干最佳组合 | 第59-68页 |
| 5.1 公式推导相干-差分相干最佳组合 | 第59-60页 |
| 5.2 MATLAB仿真相干-差分相干最佳组合 | 第60-68页 |
| 5.2.1 相干-差分相干最佳组合的存在 | 第61-63页 |
| 5.2.2 输入信噪比对最佳组合的影响 | 第63-66页 |
| 5.2.3 捕获数据长度对最佳组合的影响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