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塔内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优化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SO_2 排放现状及危害 | 第10-11页 |
·SO_2 的排放现状 | 第10页 |
·SO_2 的危害 | 第10-11页 |
·控制SO_2 污染措施 | 第11-12页 |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法律法规 | 第11-12页 |
·积极开发和改进脱硫技术 | 第12页 |
·改变能源结构 | 第12页 |
·燃煤脱硫技术介绍 | 第12-15页 |
·燃烧前脱硫 | 第13页 |
·燃烧中脱硫 | 第13-14页 |
·燃烧后脱硫 | 第14-15页 |
·石灰石湿法脱硫技术概述 | 第15-17页 |
·反应原理 | 第15-16页 |
·典型工艺流程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脱硫喷淋塔实验研究 | 第17页 |
·脱硫喷淋塔数值模拟研究 | 第17-18页 |
·脱硫喷淋塔内SO_2 吸收模型研究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计算流体力学CFD 介绍 | 第20-23页 |
·CFD 软件的基本原理 | 第20页 |
·CFD 软件的结构 | 第20页 |
·前处理器GAMBIT 介绍 | 第20-21页 |
·FLUENT 软件介绍 | 第21-22页 |
·后处理器TECPLOT 介绍 | 第22-23页 |
第3章 模拟对象及数学模型 | 第23-35页 |
·模拟对象 | 第23-24页 |
·计算区域 | 第24页 |
·基本假设 | 第24-25页 |
·数学模型 | 第25-32页 |
·气相流场模型 | 第25-26页 |
·颗粒相流场控制方程 | 第26-28页 |
·液滴与气相耦合 | 第28页 |
·物质输运模型 | 第28-29页 |
·SO_2 吸收模型 | 第29-32页 |
·边界条件 | 第32-33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33-34页 |
·SIMPLE 算法计算过程 | 第33页 |
·数值解法流程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5-47页 |
·未加喷淋塔内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5-36页 |
·加喷淋塔内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6-42页 |
·连续相流场分布及分析 | 第36-38页 |
·颗粒相浓度分布及分析 | 第38-39页 |
·塔内喷嘴喷射图 | 第39-40页 |
·SO_2 浓度分布及分析 | 第40-42页 |
·烟气入口角度的优化 | 第42-44页 |
·优化后连续相流场分布及分析 | 第42-43页 |
·优化后颗粒相浓度分布 | 第43页 |
·优化后SO_2 浓度分布及分析 | 第43-44页 |
·烟气入口最优角度的确定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运行参数对喷淋塔影响的研究 | 第47-55页 |
·运行参数对喷淋塔阻力的影响 | 第47-50页 |
·锅炉负荷对塔内阻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喷淋层数对塔内阻力影响 | 第48-49页 |
·液气比对塔内阻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运行参数对喷淋塔脱硫效率的影响 | 第50-53页 |
·锅炉负荷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喷淋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液气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详细摘要 | 第63-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