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冶金机械、冶金生产自动化论文--有色冶金机械与生产自动化论文--有色冶金机械论文

新型铝电解槽用氧化物侧壁材料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0页
    1.1 前言第12页
    1.2 铝电解工艺发展及其对侧壁的要求第12-16页
        1.2.1 传统铝电解工艺第12-13页
        1.2.2 惰性阳极铝电解工艺及惰性材料研究第13-15页
        1.2.3 铝电解新工艺对侧壁要求第15-16页
    1.3 传统铝电解槽用侧壁材料第16-23页
        1.3.1 炭素侧壁材料第16-17页
        1.3.2 Si_3N_4结合 SiC 侧壁材料第17-23页
    1.4 新型侧壁材料特性及侧壁结构设计第23-24页
    1.5 新型侧壁材料国内外研究概况第24-28页
        1.5.1 铁酸镍基新型侧壁材料第25-27页
        1.5.2 氧化锡基新型侧壁材料第27页
        1.5.3 铝酸盐尖晶石新型侧壁材料第27-28页
    1.6 本论文的提出及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高温下氟化物电解质和氧化物反应研究第30-41页
    2.1 实验第30-31页
        2.1.1 原料第30页
        2.1.2 实验过程与方案第30-31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1-40页
        2.2.1 热力学计算及分析第31-35页
        2.2.2 侵蚀实验第35-40页
    2.3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MgO-Mg_2TiO_4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抗电解质侵蚀研究第41-51页
    3.1 实验第41-42页
        3.1.1 原料及化学试剂第41页
        3.1.2 实验过程与方案第41-42页
        3.1.3 结构与性能表征第42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3.2.1 烧结性能第42-46页
        3.2.2 抗侵蚀性能第46-48页
        3.2.3 讨论第48-49页
    3.3 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MgO-TiO_2-NiFe_2O_4材料制备及其抗电解质侵蚀研究第51-77页
    4.1 氧化镁基 MgO-TiO_2-NiFe_2O_4材料的制备及抗侵蚀第51-65页
        4.1.1 实验第51-53页
        4.1.2 结果与讨论第53-65页
    4.2 铁酸镍基 MgO-TiO_2-NiFe_2O_4材料的制备及抗侵蚀第65-76页
        4.2.1 实验第65-66页
        4.2.2 结果与讨论第66-76页
    4.3 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MgO-TiO_2-SnO_2材料制备及抗电解质侵蚀研究第77-87页
    5.1 实验第77-78页
        5.1.1 实验原料第77页
        5.1.2 实验过程与方案第77-78页
        5.1.3 结构与性能表征第78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78-85页
        5.2.1 物相组成第78-80页
        5.2.2 物理性能第80-81页
        5.2.3 显微结构第81-83页
        5.2.4 抗侵蚀性能第83-84页
        5.2.5 讨论第84-85页
    5.3 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Fe_3O_4-MgO 材料制备及其抗电解质侵蚀研究第87-105页
    6.1 实验第87-88页
        6.1.1 实验原料第87-88页
        6.1.2 实验过程与方案第88页
        6.1.3 结构与性能表征第88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88-103页
        6.2.1 物相组成第88-90页
        6.2.2 物理性能第90-92页
        6.2.3 显微结构第92-96页
        6.2.4 抗侵蚀性能第96-103页
    6.3 小结第103-105页
第七章 制备的氧化物材料与 Si_3N_4结合 SiC 材料抗电解质侵蚀性能比较第105-109页
    7.1 实验第105-106页
        7.1.1 实验材料第105页
        7.1.2 实验过程与方案第105页
        7.1.3 结构与性能表征第105-106页
    7.2 结果与讨论第106-108页
    7.3 小结第108-109页
第八章 总结论与展望第109-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3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23-124页
附录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24-126页
附录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炉炉底炉缸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优化研究
下一篇:ACEI及ARB对人血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