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新型高性能Li4Ti5O12负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7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3页
    1.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储锂机理第13-16页
        1.2.1 Li~+脱嵌机理第13-14页
        1.2.2 生成金属间化合物的嵌锂机理第14-15页
        1.2.3 氧化还原或“转换”反应嵌锂机理第15页
        1.2.4 Li_4Ti_5O_(12)的锂离子储存机理第15-16页
    1.3 几种新型的锂电负极材料及其研究现状第16-20页
        1.3.1 Li-合金负极材料第17-18页
        1.3.2 Li 单质负极材料第18页
        1.3.3 Ti 基金属氧化物负极第18-19页
        1.3.4 其他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第19-20页
    1.4 Li_4Ti_5O_(12)的发展研究现状第20-25页
        1.4.1 Li_4Ti_5O_(12)的基本性质第20-21页
        1.4.2 Li_4Ti_5O_(12)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5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27-32页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27-28页
        2.1.1 主要化学试剂第27-28页
        2.1.2 实验仪器第28页
    2.2 电极材料结构与形貌分析与表征方法第28-32页
        2.2.1 材料结构分析与表征第28-29页
        2.2.2 形貌分析与表征第29-30页
        2.2.3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0-32页
第3章 新型 Li_4Ti_5O_(12)材料的混合溶剂热合成第32-44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新型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合成工艺流程第32-33页
    3.3 不同反应条件对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第33-42页
        3.3.1 锂源对材料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第33-35页
        3.3.2 混合溶剂中不同组分比例对材料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第35-38页
        3.3.3 烧结温度对材料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第38-40页
        3.3.4 溶剂热反应温度对材料形貌的影响第40页
        3.3.5 表面活性剂对材料形貌的影响第40-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超薄纳米片堆栈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4-55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超薄纳米片堆栈 Li_4Ti_5O_(12)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表征第44-47页
        4.2.1 前驱体的结构和形貌表征第44-45页
        4.2.2 烧结后所得 Li_4Ti_5O_(12)的结构和形貌表征第45-47页
    4.3 超薄纳米片堆栈 Li_4Ti_5O_(12)材料的生长机理研究第47-50页
        4.3.1 材料的形貌随时间演变过程第47-48页
        4.3.2 材料的形貌生长机理第48-49页
        4.3.3 材料的晶体结构转变过程第49-50页
    4.4 超薄纳米片堆栈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50-54页
        4.4.1 超薄纳米片堆栈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性能第50-51页
        4.4.2 超薄纳米片堆栈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第51-53页
        4.4.3 超薄纳米片堆栈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循环伏安性能和交流阻抗第53-54页
    4.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微球状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5-65页
    5.0 引言第55页
    5.1 微球状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表征第55-56页
    5.2 微球状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形貌生长机理第56-60页
        5.2.1 微球状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形貌随时间演变第56-57页
        5.2.2 微球状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结构随时间改变第57-58页
        5.2.3 微球状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形貌形成机理第58-60页
    5.3 微球状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60-63页
        5.3.1 微球状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性能第60页
        5.3.2 微球状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第60-62页
        5.3.3 微球状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循环伏安性能和交流阻抗第62-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nIn2S4的混合溶剂热合成及其光催化活性位研究
下一篇:通信用240V高压直流供电系统中电池管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