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3 Pro/E 二次开发技术概述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系统开发技术 | 第14-22页 |
2.1 开发平台 | 第14-16页 |
2.1.1 Pro/ENGINEER | 第14-15页 |
2.1.2 Visual C++ | 第15-16页 |
2.2 开发的模式 | 第16-18页 |
2.2.1 关系式法 | 第16页 |
2.2.2 Pro/Tooklit 程序设计方法 | 第16-18页 |
2.3 异步模式下 Pro/TOOLKIT 的程序结构 | 第18-19页 |
2.4 应用程序开发的环境配置 | 第19-22页 |
第3章 程序设计 | 第22-42页 |
3.1 软件结构设计 | 第22-24页 |
3.1.1 参数化设计 | 第22-23页 |
3.1.2 环模线速度的确定 | 第23-24页 |
3.2 主界面的设计 | 第24-28页 |
3.2.1 添加菜单 | 第24-26页 |
3.2.2 添加按钮 | 第26-27页 |
3.2.3 添加图片 | 第27-28页 |
3.3 参数化设计 | 第28-33页 |
3.3.1 在程序里启动 Por/E | 第28页 |
3.3.2 环模参数化核心代码 | 第28-31页 |
3.3.3 压辊参数化核心代码 | 第31-33页 |
3.4 环模线速度的确定 | 第33-42页 |
3.4.1 数学模型 | 第33-34页 |
3.4.2 绘制模块核心代码 | 第34-42页 |
第4章 程序测试 | 第42-48页 |
4.1 启动程序 | 第42页 |
4.2 打开参数化菜单 | 第42-43页 |
4.3 测试环模参数化部分 | 第43-45页 |
4.4 测试压辊参数化部分 | 第45页 |
4.5 测试环模线速度的确定部分 | 第45-4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