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5-16页 |
1 绪论 | 第16-2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4-34页 |
2.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4-26页 |
2.2 研究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 第26-32页 |
2.3 矿区突水记录 | 第32-34页 |
3 断层影响下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分析 | 第34-46页 |
3.1 导水裂隙带高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3.2 多因素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分析 | 第36-40页 |
3.3 断层影响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数值模拟 | 第40-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4 地应力场对古构造裂隙的控制分析 | 第46-54页 |
4.1 采区现今地应力分布情况 | 第46-47页 |
4.2 矿区地质构造与古应力场的关系 | 第47-50页 |
4.3 埋深对裂隙的影响 | 第50-52页 |
4.4 采区富水性与埋深的抽水试验研究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5 采区顶板砂岩多因素富水性综合评价 | 第54-76页 |
5.1 评价方法 | 第54-57页 |
5.2 富水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65页 |
5.3 顶板砂岩多因素层次分析(AHP)模型及分区评价 | 第65-69页 |
5.4 神经网络(ANN)评价模型与分区评价 | 第69-73页 |
5.5 层次分析(AHP)与神经网络(ANN)富水性模型对比分析 | 第73-76页 |
6 采区涌水量预计及首采面水害防治 | 第76-81页 |
6.1 采区涌水量预计 | 第76-78页 |
6.2 首采面探放水孔初步设计 | 第78-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87页 |
作者简历 | 第87-8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