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五、个案情况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泛政治化:集体化时期的农民休闲 | 第17-23页 |
一、被支配的休闲 | 第17-19页 |
二、为生产而休闲 | 第19-20页 |
三、作为弱者武器的休闲 | 第20-22页 |
四、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生活化: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休闲 | 第23-33页 |
一、改革开放以后梁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第23-24页 |
二、农民休闲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 第24-32页 |
(一) 农民休闲的生活化——重建村庄共同体 | 第25-29页 |
(二) 农民休闲的工具化初显——嵌入市场中的新关系营造 | 第29-32页 |
三、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个体化:新时期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休闲 | 第33-41页 |
一、农民的终结:农民休闲经济基础的转变 | 第33-35页 |
二、个体化:失地农民休闲特性 | 第35-39页 |
(一) 休闲主体的群体分化 | 第36页 |
(二) 休闲内容的娱乐化和去生产化 | 第36-38页 |
(三) 休闲空间的私密化 | 第38-39页 |
三、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农民休闲的历史嬗变与重构 | 第41-44页 |
一、国家与社会视角下农民休闲的历史嬗变 | 第41-42页 |
二、农民休闲与村庄共同体的重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