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前言 | 第14-1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30页 |
| 1.1 森林动态观测大样地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1.2 林分结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1.3 植被和土壤空间异质性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1.4 土壤微量元素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 1.5 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 1.6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30-42页 |
| 2.1 试验区概况 | 第30-33页 |
| 2.1.1 研究区概况 | 第30页 |
| 2.1.2 样地概况 | 第30-33页 |
| 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3-34页 |
| 2.3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 2.4 研究方法 | 第35-42页 |
| 2.4.1 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 2.4.2 样地设置与植被调查 | 第36-38页 |
| 2.4.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 2.4.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9-42页 |
| 第三章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林分结构 | 第42-48页 |
| 3.1 物种组成 | 第42-43页 |
| 3.2 径级结构 | 第43-44页 |
| 3.3 空间分布格局 | 第44-46页 |
| 3.4 讨论 | 第46-47页 |
| 3.5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 | 第48-56页 |
| 4.1 群落结构属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 4.2 群落结构属性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49-50页 |
| 4.3 群落结构属性的空间变异特征 | 第50-52页 |
| 4.4 群落结构属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 第52-53页 |
| 4.5 讨论 | 第53-55页 |
| 4.6 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 第56-64页 |
| 5.1 土壤pH和养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及正态分布检验 | 第56-57页 |
| 5.2 土壤pH和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 第57-59页 |
| 5.3 土壤pH和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 | 第59-61页 |
| 5.4 讨论 | 第61-62页 |
| 5.5 小结 | 第62-64页 |
| 第六章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 第64-69页 |
| 6.1 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 | 第64-65页 |
| 6.2 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 | 第65页 |
| 6.3 土壤有机质和pH值及速效磷与有效微量元素的相关分析 | 第65-67页 |
| 6.4 讨论 | 第67-68页 |
| 6.5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七章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有机碳与其它化学性质相互关系特征 | 第69-75页 |
| 7.1 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变化 | 第69-70页 |
| 7.2 土壤剖面基本化学性质含量变化 | 第70-71页 |
| 7.3 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基本化学性质相互关系 | 第71-72页 |
| 7.4 讨论 | 第72-73页 |
| 7.5 小结 | 第73-75页 |
| 第八章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叶片—枯落物—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75-85页 |
| 8.1 叶片—枯落物—土壤的碳、氮、磷含量总体特征 | 第75-77页 |
| 8.2 叶片—枯落物—土壤的C:N、C:P和N:P生态化学计量比总体特征 | 第77-79页 |
| 8.3 叶片—枯落物—土壤的C:N、C:P和N:P的相关性 | 第79页 |
| 8.4 讨论 | 第79-84页 |
| 8.5 小结 | 第84-85页 |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90页 |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5-87页 |
| 9.2 论文的创新性 | 第87-88页 |
| 9.3 研究工作的不足与展望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1页 |
| 作者简介 | 第111-113页 |
| 导师简介 | 第113-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