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烃卤代衍生物论文--不饱和脂烃的卤代衍生物论文

离子液体中乙炔氢氯化反应的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9页
    1.1 前言第13-14页
    1.2 乙炔氢氯化反应研究进展第14-22页
        1.2.1 气固相反应体系的研究进展第15-20页
            1.2.1.1 单金属催化剂研究第15-18页
            1.2.1.2 多金属催化剂研究第18-19页
            1.2.1.3 载体种类及改性研究第19-20页
            1.2.1.4 非金属催化剂研究第20页
        1.2.2 气液相反应体系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1.2.2.1 有机溶剂体系研究第21-22页
            1.2.2.2 离子液体体系研究第22页
    1.3 离子液体概述第22-24页
        1.3.1 离子液体的简介第22-23页
        1.3.2 离子液体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第23-24页
    1.4 金属纳米粒子概述第24-26页
        1.4.1 金属纳米粒子的简介第24-25页
        1.4.2 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性能第25-26页
    1.5 本课题研究思路第26-29页
第二章 离子液体中乙炔氢氯化液相反应的研究第29-45页
    2.1 前言第29页
    2.2 实验部分第29-34页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9-31页
            2.2.1.1 实验试剂第29-31页
            2.2.1.2 实验仪器第31页
        2.2.2 离子液体的合成第31-32页
        2.2.3 离子液体催化体系的制备第32页
        2.2.4 催化活性考评第32-34页
            2.2.4.1 实验装置第32-33页
            2.2.4.2 实验步骤第33页
            2.2.4.3 产物分析方法第33-34页
    2.3 [Bmim]Cl中催化活性的初探第34-37页
        2.3.1 温度和流速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4-36页
        2.3.2 金属催化剂种类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6-37页
    2.4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7-39页
    2.5 质子酸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催化活性研究第39-43页
        2.5.1 质子酸离子液体的合成第40-41页
        2.5.2 PdCl_2/质子酸离子液体中催化活性的研究第41-43页
    2.6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纳米粒子/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催化体系的构建第45-69页
    3.1 前言第45页
    3.2 实验部分第45-50页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5-46页
        3.2.2 ASC-ILs的合成第46-48页
        3.2.3 催化剂的表征第48页
            3.2.3.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48页
            3.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8页
        3.2.4 乙炔溶解度实验第48-50页
        3.2.5 氯化氢溶解度实验第50页
    3.3 纳米粒子/ASC-IL体系的制备与表征第50-58页
        3.3.1 纳米Pd/ASC-IL体系的制备与表征第50-55页
        3.3.2 纳米Au和纳米Pt/ASC-IL体系的制备与表征第55-58页
    3.4 纳米粒子/ASC-IL体系的催化活性第58-61页
    3.5 纳米粒子/ASC-IL体系的催化机理第61-67页
        3.5.1 催化过程中纳米Pd的价态和形态第61-63页
            3.5.1.1 催化过程中纳米Pd的价态第61-62页
            3.5.1.2 催化过程中纳米Pd的形态第62-63页
        3.5.2 Pd~0与Pd~Ⅱ的氧化还原循环第63-65页
        3.5.3 离子液体的对反应物活化第65-67页
    3.6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四章 纳米Pd/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催化体系的优化第69-79页
    4.1 前言第69页
    4.2 实验部分第69页
    4.3 阴离子碳链长度的影响第69-72页
    4.4 工艺参数及稳定性考察第72-76页
        4.4.1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72-73页
        4.4.2 气体流速的影响第73-74页
        4.4.3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74页
        4.4.4 催化剂种类的影响第74-75页
        4.4.5 催化体系稳定性考察第75-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9页
第五章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非局部渐进失效建模与有限元分析
下一篇:以胺基聚合物为萃取介质分离生育酚同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