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晶体学论文

压电效应下一维六方准晶中孔边多裂纹反平面断裂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英文摘要)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准晶材料第15-18页
        1.2.1 准晶的分类第15页
        1.2.2 准晶的发展趋势与弹性理论第15-16页
        1.2.3 准晶材料断裂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裂纹面边界条件第18页
    1.4 本文的工作第18-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本文主要的求解思路第19页
        1.4.3 创新点第19-21页
第二章 压电效应下一维六方准晶中圆孔边裂纹反平面断裂问题第21-88页
    2.1 一维六方准晶力学的基本理论第22-25页
    2.2 圆孔边单裂纹问题第25-43页
        2.2.1 力学模型第25页
        2.2.2 场强度因子第25-34页
        2.2.3 能量释放率第34-36页
        2.2.4 讨论与结果第36-37页
        2.2.5 数值结果及结论分析第37-43页
    2.3 圆孔边对称共线裂纹问题第43-53页
        2.3.1 力学模型第43页
        2.3.2 场强度因子第43-46页
        2.3.3 能量释放率第46-47页
        2.3.4 讨论与结果第47-48页
        2.3.5 数值结果及结论分析第48-53页
    2.4 圆孔边不对称共线裂纹问题第53-64页
        2.4.1 力学模型第53-54页
        2.4.2 场强度因子第54-56页
        2.4.3 能量释放率第56-57页
        2.4.4 讨论与结果第57-58页
        2.4.5 数值结果及结论分析第58-64页
    2.5 圆孔边四条裂纹问题第64-86页
        2.5.1 力学模型第64-65页
        2.5.2 场强度因子第65-67页
        2.5.3 能量释放率第67-68页
        2.5.4 讨论与结果第68-72页
        2.5.5 数值结果及结论分析第72-86页
    2.6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三章 压电效应下一维六方准晶中带周期裂纹的圆形孔口反平面断裂问题第88-114页
    3.1 4k个周期径向裂纹的圆形孔口问题第88-101页
        3.1.1 力学模型第88页
        3.1.2 场强度因子第88-91页
        3.1.3 能量释放率第91-92页
        3.1.4 讨论与结果第92-94页
        3.1.5 数值结果及结论分析第94-101页
    3.2 2~k个周期径向裂纹的圆形孔口问题第101-113页
        3.2.1 力学模型第101-102页
        3.2.2 场强度因子第102-105页
        3.2.3 能量释放率第105页
        3.2.4 讨论与结果第105-107页
        3.2.5 数值结果及结论分析第107-113页
    3.3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四章 压电效应下一维六方准晶中具有k个周期径向裂纹的圆形孔口反平面断裂问题第114-133页
    4.1 力学模型第114-115页
    4.2 场强度因子第115-117页
    4.3 能量释放率第117-118页
    4.4 讨论与结果第118-121页
    4.5 数值结果及结论分析第121-131页
    4.6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第五章 压电效应下一维六方准晶中具有不对称共线裂纹的椭圆形孔口反平面断裂问题第133-152页
    5.1 基本方程第133-134页
    5.2 力学模型第134-138页
    5.3 场强度因子第138-139页
    5.4 能量释放率第139-141页
    5.5 讨论与结果第141-144页
    5.6 数值结果及结论分析第144-150页
    5.7 本章小结第150-15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52-154页
    6.1 全文结论第152-153页
    6.2 工作展望第153-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2页
致谢第162-1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冯小刚喜剧电影研究
下一篇:乾隆三年(1739)宁夏震灾与救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