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1 妒忌的含义 | 第11-14页 |
1.1 妒忌的定义 | 第11页 |
1.2 妒忌的类型 | 第11-12页 |
1.3 妒忌与相关情绪的区别 | 第12-14页 |
2 妒忌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2.1 妒忌的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2.2 妒忌的社会比较评估 | 第16-17页 |
2.3 妒忌的发展特点 | 第17-18页 |
3 妒忌的测量 | 第18-20页 |
3.1 问卷测量 | 第18页 |
3.2 实验诱发和测量 | 第18-19页 |
3.3 神经生理指标研究法 | 第19-20页 |
4 妒忌与合作行为 | 第20-24页 |
4.1 合作的定义 | 第20页 |
4.2 合作的测量 | 第20-21页 |
4.3 不同类型的妒忌情绪与合作行为 | 第21-24页 |
第2章 问题提出 | 第24-27页 |
1 问题提出 | 第24-25页 |
2 研究思路 | 第25页 |
3 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第3章 实证研究 | 第27-49页 |
1 研究一青少年妒忌情绪测量问卷的编制 | 第27-34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1.3 结果 | 第29-32页 |
1.4 讨论 | 第32-34页 |
2 研究二青少年不同类型妒忌情绪的发展特点 | 第34-43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34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2.4 结果 | 第36-40页 |
2.5 讨论 | 第40-43页 |
3 研究三不同类型妒忌情绪与青少年合作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43-49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43-44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44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3.4 结果 | 第45-47页 |
3.5 讨论 | 第47-49页 |
第4章 结论与反思 | 第49-52页 |
1 总体结论 | 第49-50页 |
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0页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0-52页 |
3.1 研究不足 | 第50-51页 |
3.2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录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