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3页 |
1.1 本选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本选题的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有关保护主义理论的研究轨迹 | 第13-14页 |
1.2.2 有关贸易保护主义动机的解释 | 第14-15页 |
1.2.3 有关贸易保护最新特点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4 有关贸易保护实施效果的评价 | 第16-18页 |
1.2.5 有关贸易保护应对策略的探讨 | 第18-19页 |
1.3 本选题的一些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1.3.1 “后危机时代”的界定 | 第19页 |
1.3.2 “贸易保护”及“贸易保护主义”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1.3.3 “技术壁垒”及“技术规范”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1.4 本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1-23页 |
第2章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溯源 | 第23-37页 |
2.1 重商主义理论中的贸易保护思想 | 第23-27页 |
2.1.1 重商主义理论背景 | 第23-24页 |
2.1.2 重商主义理论中贸易保护思想的表现 | 第24-26页 |
2.1.3 对重商主义贸易保护思想的历史评价 | 第26-27页 |
2.2 德国历史学派理论中的贸易保护思想 | 第27-31页 |
2.2.1 德国历史学派产生背景 | 第27-28页 |
2.2.2 德国历史学派的贸易保护思想的表现 | 第28-30页 |
2.2.3 对德国历史学派贸易保护思想的历史评价 | 第30-31页 |
2.3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思想 | 第31-36页 |
2.3.1 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背景 | 第32-33页 |
2.3.2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保护手段 | 第33-35页 |
2.3.3 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评价 | 第35-36页 |
2.4 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综合评述 | 第36-37页 |
第3章 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的复苏 | 第37-53页 |
3.1 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复苏的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3.1.1 后危机时代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概况 | 第37-39页 |
3.1.2 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复苏的具体原因分析 | 第39-41页 |
3.2 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具体措施 | 第41-49页 |
3.2.1 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 | 第41-45页 |
3.2.2 欧盟的贸易保护措施 | 第45-49页 |
3.3 贸易保护主义在欧美复苏的效果评述 | 第49-53页 |
第4章 欧美贸易保护行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53-63页 |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53-54页 |
4.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54页 |
4.3 模型与变量设计 | 第54-56页 |
4.3.1 变量的选取 | 第54-55页 |
4.3.2 模型的构建 | 第55-56页 |
4.4 实证结果及检验 | 第56-61页 |
4.4.1 单位根检验 | 第56-57页 |
4.4.2 协整检验 | 第57-61页 |
4.5 模型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第5章 自由贸易趋势下中国应对美欧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 第63-69页 |
5.1 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复苏的短期举措 | 第63-65页 |
5.1.1 积极应对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及蓝色壁垒 | 第63-64页 |
5.1.2 积极应对过度使用贸易救济措施的行为 | 第64-65页 |
5.2 扭转受制于贸易保护主义的长期对策 | 第65-69页 |
5.2.1 转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 | 第65-67页 |
5.2.2 争取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动权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