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安徽某铁矿酸水库微生物群落变化与宏基因组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酸性矿山废水概述第11-13页
        1.1.1 酸性矿山废水的形成第11页
        1.1.2 酸性矿山废水的危害第11-12页
        1.1.3 酸性矿山废水治理技术第12-13页
    1.2 测序技术的发展第13-15页
        1.2.1 一代测序技术第13页
        1.2.2 高通量测序技术第13页
        1.2.3 宏基因组学技术第13-14页
        1.2.4 新一代测序技术第14-15页
    1.3 国内外酸性矿山废水研究进展第15-17页
    1.4 本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1 研究目的第17页
        1.4.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 本研究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酸水库秋冬季节原核微生物群落变化第19-3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9-23页
        2.1.1 样品采集第19-20页
        2.1.2 仪器设备第20页
        2.1.3 实验试剂第20-21页
        2.1.4 实验方法第21-23页
        2.1.5 测序数据分析第23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3-33页
        2.2.1 酸性矿山废水物化参数分析第23-25页
        2.2.2 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第25-31页
        2.2.3 物理化学因子对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第31-33页
        2.2.4 讨论第33页
    2.3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秋冬季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第35-4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3.1.1 样品采集第35页
        3.1.2 仪器设备第35页
        3.1.3 实验试剂第35页
        3.1.4 实验方法第35-38页
        3.1.5 测序数据分析第38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8-43页
        3.2.1 物理化学参数分析第38-39页
        3.2.2 类群比例分析第39-41页
        3.2.3 系统发育分析第41-42页
        3.2.4 讨论第42-43页
    3.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酸水库嗜酸菌功能群落的组成及季节变化第44-6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4-47页
        4.1.1 样品采集第44页
        4.1.2 仪器设备第44-45页
        4.1.3 实验试剂第45页
        4.1.4 实验方法第45-4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7-59页
        4.2.1 物理化学参数分析第47页
        4.2.2 测序质量控制第47-49页
        4.2.3 宏基因组群落组成分析第49-50页
        4.2.4 COG功能分析第50-51页
        4.2.5 KEGG代谢途径分析第51-59页
    4.3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61-63页
    5.1 结论第61-62页
    5.2 建议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附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e基非晶放电等离子烧结的界面增强效应研究
下一篇:新疆莫阿特地区乱石洼玄武岩脉中巨晶的研究